走进凯泉泵业集团车间,工程师们正对一台GXS高效智能模块泵组进行调试。这台凝聚绿色技术创新的设备,节能效率高达30%——凯泉泵业正以这样的“小水泵”,不仅撬动着工业节能降碳的大变革,更主动扛起了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近日,这家引领行业绿色转型、弘扬文明新风的标杆企业,成功获评“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作为中国泵行业的龙头企业,凯泉泵业集团的故事不仅是技术突围的篇章,更是一场文明创建与企业成长同频共振的生动实践。这家连续七届获评“上海市文明单位”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正以创新为桨、以文明为帆,在高质量发展的航道上破浪前行。
责任与担当:绿色转型勇当先锋
工业领域常被视为能源消耗的“大户”,而水泵作为供水、暖通、工业流程的“心脏”,据通用机械工业协会统计,泵的耗电量占我国总发电量的20%左右。凯泉泵业深知其责,主动扛起行业减排重任,以一场绿色革命重塑行业面貌,书写文明创建新答卷。
凯泉泵业通过水力模型优化、高效永磁电机应用、智能模块泵组打造等技术组合拳,在二次供水、建筑暖通、工业流程等多领域实现系统性节能。去年,凯泉泵业以“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的卓越实践,成功入选工信部绿色工厂名单,竖起泵行业绿色制造的标杆。
近三年,凯泉泵业完成了5000余个水泵及系统节能改造项目,每年为客户节省约27亿元能源开支,相当于每年节省41.8万吨标煤,减少115.6万吨二氧化碳排放,为国家节能减排目标贡献了显著力量。
匠心传承:创新薪火驱动前行
在凯泉泵业,文明建设的深层力量与澎湃的创新动能交相辉映。由“上海工匠”、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王者文领衔的创新工作室,是凯泉技术攻坚的堡垒,更是工匠精神与文明风尚的传承高地。
该工作室由13名核心成员组成,平均年龄39岁,平均工龄16年。自2000年以来,工作室开发了20余项重大科研课题,从效率高于国标5%、荣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的圆盘通孔型超低比转速离心泵,到应用于国家重大工程的关键核级泵……2项发明专利、33项实用新型专利、11篇核心期刊论文,他们将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镌刻在每一项成果之中。
芦洪钟作为凯泉泵业总工程师、中生代研发工程师中的带头人,专注于核电用泵领域的创新研发:“‘研发没有捷径,必须老老实实钻研,遇到问题要刨根问底。’王工的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我们年轻一代,我希望也能发挥自己的一份力量,将这份科研精神传承下去。”
在王者文榜样精神引领下,“芦洪钟创新工作室”“汤勇创新工作室”“唐钧创新工作室”相继创建,聚焦核电用泵领域,致力打破国际技术壁垒。一个个工作室如同文明的驿站,传递着技术火种,更传承着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的职业精神和文明风尚。
温暖守护:志愿星光汇聚成河
文明创建不仅闪耀于创新高地,更流淌在凯泉人日复一日的温暖善举中。在安亭镇黄渡敬老院,每年6月总有熟悉的身影如期而至——凯泉志愿者们带着蛋糕和精心编排的节目,为当月过生日的老人庆生。
这个充满温情的传统,已风雨无阻地延续了整整二十年。
“每次看到爷爷奶奶们开心的笑容,就觉得一切都值得。”凯泉泵业党委办公室主任刘寒辰道出心声,二十年前她作为志愿者团队中的一员第一次参加活动,之后的每一年她都坚持前往,十年前她接过了活动负责人的重任,精心为老人们策划新颖有趣的庆生活动,为他们带去欢声笑语。
从最初寥寥数人的爱心萌芽,凯泉泵业志愿者团队已壮大至1300余人,员工参与度超过90%,他们活跃在敬老、助学、环保、社区服务等各个领域……志愿星光点点,汇聚流淌成一条闪光的文明之河。
同时,凯泉泵业在社会救助、教育发展等多个领域构建系统性公益体系,累计投入资金超1亿元,用于支持文化传承、素质教育等公益建设项目,为和谐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通讯员:费凯澜、陶潇俊
编辑:袁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