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企业“出海”路上,是否因关税、物流、资金压力而踌躇?综保区作为位于“境内关外”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具有特殊的政策与功能,加上自贸区联动创新区建设叠加优势,正成为企业降本增效,拓展国际市场的“黄金跳板”。2025年6月9日起,小嘉与嘉定综合保税区联合推出“综保区知多少”栏目,通过介绍基本情况、政策功能、应用场景案例等,带大家走进这个既在中国境内、又享受“关外”特殊政策的神奇区域。干货满满,快来一键GET哦~
2019年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9〕3号)(简称“综保区21条”)中提出,“加快综合保税区创新升级,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推动综合保税区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加工制造中心、研发设计中心、物流分拨中心、检测维修中心、销售服务中心”。嘉定综保区正围绕着“五大中心”建设的目标,全力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接下来我们将从高端制造、保税研发、保税维修、跨境贸易、国际分拨等多个应用场景具体介绍综保区的主要功能,本期介绍保税维修功能。
对于制造型企业而言,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能够快速响应客户售后维修需求,已然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之一。而保税维修凭借其独特的优势,能够为企业售后维修业务的高效开展提供有力支持与极大便利。
综保区保税维修是指综保区内企业以保税方式将存在部件损坏、功能失效、质量缺陷等问题的货物从境外或境内区外运入综合保税区内进行检测、维修,使原产品局部受损功能恢复或原有功能升级后,再根据其来源复运至境外或境内区外的业务。
在综保区21条发布后,商务部、生态环境部、海关总署联合先后出台《关于支持综合保税区内企业开展维修业务的公告》(商务部 生态环境部 海关总署公告2020年第16号)和《关于发布综合保税区维修产品增列目录的公告》(商务部 生态环境部 海关总署公告2021年第45号),明确了综保区内企业可以开展来自境外或境内区外的全球维修业务,维修产品目录涉及航空航天、船舶、轨道交通、工程机械、数控机床、通讯设备等70类产品。
企业可在综保区设立检测维修中心,将境外或境内区外维修货物申报入区,完成检测维修后再复运出境或复运至境内区外。相比于修理物品(1300)模式,通过保税维修(1371)模式开展维修业务无需缴纳保证金,并且通关速度快,查验率低,帮助企业降低成本的同时缩短维修周期,从而能够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增强客户粘性。
2024年2月,《关于发布第三批综合保税区维修产品目录的公告》(商务部 生态环境部 海关总署公告2024年第7号)正式施行,至此综保区内可开展保税维修产品已增至97类。同时,公告明确指出,允许区内企业开展本集团国内销售的自产产品的维修,维修后返回国内,不受维修目录限制;允许国内待维修且属于维修目录内的货物,进入综保区维修后,直接出口至境外。由此可见,保税维修产品目录正在陆续增加,政策也在不断优化,助力企业丰富业务类型,开辟新的业务增长点,进一步拓展国内国外市场。
来源:嘉定综合保税区
编辑:褚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