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瓜是许多嘉定市民盛夏餐桌上的必备品。一口酱瓜、几口泡饭,吃出夏季独有的风味。如今,在徐行农村地区,依旧守着“入伏开酱”的老规矩,做酱制酱瓜仍是不少村民夏季的保留节目。
在伏虎村村民卢月琴的小院里,满满一大盆赤酱正沐浴着日光。卢月琴从盆底轻夹起一根酱瓜,酱色在阳光下透出玛瑙般的光泽,油亮的酱汁顺着瓜纹缓缓流淌,这是她今年制作的第一批酱瓜。
酱瓜的味美与否,关键点就在于酱料,卢月琴一直坚持传统制酱手艺。制酱的第一步要先制作豆饼,当地俗称“酱面糕”,日子总选在梅雨将尽时,先将黄豆蒸熟煮烂,混入面粉和面成条形、切成块状,上锅蒸熟后拿出阴干,待一周后酱面糕发霉长毛,才可进入下一步。
接着将酱面糕表面的霉物刷干洗净,放入加了姜蒜、食盐的清水中,在三伏天的日头下慢慢融化,这个过程持续一至两天,一盆浓稠的赤酱就大功告成了。“做酱的时候阳光一定要足,太阳越烈酱越鲜。”卢月琴说。
余下的步骤便是把用盐腌制好的黄瓜和菜瓜放入酱盆内,48小时后便可食用。“咔嚓”一口下去的咸鲜,成了餐桌上最享受的时刻。“现在我一日三餐都少不了这酱瓜。”卢月琴笑着说。
通讯员:闵慧翀
编辑:倪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