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拔草了!

来源:上海嘉定 日期:2025年8月4日 11:00:02 文字 【 】【增加行距】【缩小行距】【加粗】【高亮】【还原 浏览:

“撕啦,撕啦”……天未破晓,徐行镇伏虎村村民李秋芬和她的老伴儿便开始拔黄草了。这黄草,正是国家级非遗“徐行草编”的原材料。尽管在徐行农村地区种植黄草的农户如今已然不多,但这份传统依旧有人在坚守。

李秋芬的黄草种在自留地里,一丛丛密密高高,与周围的菜畦形成鲜明对比。由于气温高,土地干,今年黄草的长势不及去年。 “去年黄草单根在两米左右,今年只有一米五,矮了不少。” 李阿姨坦言,“今年黄草秧落晚了,不然早该拔了。”

只见她左手拉茎,右手拉草壳,轻轻一提,一根黄草就拔出来了,动作十分娴熟。一旁,孙老伯则在路边麻利地按长短分拣、去穗、捆扎。就这样,一个不停地拔,一个不停地捆,配合默契。老两口忙碌的身影,引来了路过的邻居上前攀谈,一起回忆当年种黄草的光景。

在伏虎村及周边几个村组,李秋芬是唯一的黄草规模种植户。对于黄草,她有着自己的执着。青年时,她是村上有名的编织能手,后来进了服装厂上班,也就没时间编织了。直到退休,她才重拾这门手艺。“那时候家里还有存了多年的老黄草,能用但品质差,市面上又买不到新的。”李阿姨回忆道。于是,老两口决定自己种。这一种,就是五六年。

收割只是第一步,关键的还在后头。随后,老两口将成捆的黄草运到广场,在一块几十年的老旧门板上反复搓揉至汁水微渗。接着,黄草被摊开在烈日下曝晒,经历长达半月到二十天的蜕变——从青翠褪绿,直至坚韧洁白,方可打包入库,经年不腐。

现在,除了日常家务,李阿姨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草编上。她腰不好,甚至有些佝偻,不能久坐,但每每拿起黄草编织时,又常常忘记时间。每年,李阿姨一个人就要消耗掉一百五六十斤的干黄草。“基本上是种多少就能编多少。” 此刻,她手中正精心编织着一个玻璃瓶的草编套,“到时会有人上门收的,徐行草编是国家级非遗……” 

在伏虎村,村民汤玉琴家的小院里也种着一些黄草,用来编制龙凤拖鞋。 “小时候靠它换钱贴补家用,现在更多是份不舍。”汤阿姨感慨道,“从前一起编的姐妹邻居,有些是不编了,有些是年纪大了,实在做不动了……”

阳光炽烈,广场上、小院里,那些摊开的黄草正经历着从青翠到坚韧洁白的蜕变。李秋芬、孙老伯、汤玉琴……这些为数不多的坚守者,如同他们手中的黄草,在时光的炙烤下,默默延续着这门古老手艺。

尾图.jpg

通讯员闵慧翀

王晨尧

分享到: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