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跨越国界的生命救援在南翔医院紧急上演。一名来自丹麦的患者深夜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经医院全力救治后转危为安,目前已康复出院。
7月19日22时30分,57岁的外籍患者因突发胸痛15分钟来到南翔医院就诊。入院时,他脸色苍白、全身冷汗、呼吸急促,心电图提示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可能,随后两次出现室颤,医护人员立即予以电除颤复律,复查心电图确诊前壁心肌梗死。
心内科主任张方亮介绍,这次疾病极其凶险。“时间就是生命”,医院迅速启动胸痛中心救治流程,张方亮带领团队克服语言障碍,在征得家属同意后,立即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前降支完全闭塞,右冠状动脉90%狭窄,这意味着患者心脏主要供血通道完全堵塞,死亡风险极高。
危急时刻,团队凭借丰富经验和精湛技术,果断实施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手术中,医护配合默契,于23时49分成功开通闭塞血管,恢复血流,“生命通道”被打通。
康复期间,医护人员充分尊重其文化差异与宗教信仰,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在精细照护下,患者病情逐渐好转,目前已顺利出院。“非常感谢中国的医生,中国速度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外籍患者难掩劫后余生的喜悦,再三表示感谢。
张方亮表示,患者的成功救治得益于医院完善的胸痛救治流程:此次手术“入院至血管开通时间”仅79分钟(标准为小于90分钟),“症状至导丝通过时间”仅94分钟(标准为小于120分钟),均达到胸痛中心质控标准。
此次危急重症救治,既彰显了医院在胸痛救治中的专业能力与协作精神,也再次印证心梗救治争分夺秒的重要性。未来,南翔医院将持续提升急危重症救治能力,以更开放的姿态、更精湛的技术,为每位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科普小课堂
警惕急性心肌梗死
科学预防与及时救治是关键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脏冠状动脉突然阻塞,导致心肌缺血性坏死的危急病症。
典型预兆:胸骨后,心前区出现持续压迫感、烧灼感疼痛,可能放射至左肩、背部或下颌,持续15分钟以上,含服硝酸甘油不缓解,常伴有冷汗、恶心、气短等。
诱发因素: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糖尿病、肥胖、长期压力等。
注意事项:部分患者症状不典型,仅表现为乏力或上腹痛,需提高警惕。
黄金救治时间:发病后120分钟内,一旦怀疑心梗,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预防要点:保持健康饮食、规律运动、戒烟限酒、控制“三高”。
通讯员张诚昊
徐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