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 | 你是“不扫兴”的父母吗

来源:上海嘉定 日期:2025年8月17日 10:05:00 文字 【 】【增加行距】【缩小行距】【加粗】【高亮】【还原 浏览:

暑假期间,父母和孩子的相处时间被拉长。这个时候,做一个“稳定、快乐、不扫兴”的家长,对孩子来说尤为重要。加入他喜欢玩的游戏、鼓励他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或是不否定他的观点,用稳定的情绪和积极的行动,引导孩子快乐健康生活——如何成为“不扫兴”的父母也许是我们一生的必修课。

“不扫兴”是最好的陪伴

女儿举着串了一半的塑料项链跑过来时,我正对着电脑赶工。“爸爸你看!这是给妈妈做的礼物。”她献宝似的把项链往我眼前凑,彩色珠子串得歪歪扭扭,线头上还缠着几根碎头发。我差点说出“线头没剪好”,话到嘴边却改成:“这蓝珠子配粉色真好看,妈妈肯定喜欢。”

她眼睛一下子亮起来,捏着项链又跑回客厅,嘴里念叨着:“还要加颗星星”。我盯着屏幕发了会儿呆,想起上周她画了幅全家福,兴冲冲地贴在冰箱上,我随口说道:“爸爸的耳朵画太大了”,她当即就把画揭下来揉成一团。

那天下午暴雨刚过,女儿非要拉我去楼下踩水。看着她拎着小红雨靴站在门口,我脑子里冒出来的是“弄湿鞋袜会感冒”。但看到她期待的眼神,突然想起自己小时候,也是这样盼着大人能陪我疯一次。“换鞋!”我抓起伞时,她尖叫着扑过来抱住我的腿。积水最深的地方漫过脚踝,我们踩着水洼比赛转圈,她的笑声比雨点还脆。回家路上她突然说:“爸,你今天没说‘别疯了’。”

睡前她抱着绘本过来,我正想说明天要上学,却看见她翻开的那页画着会飞的鲸鱼。“爸爸你看,鲸鱼背上有城堡。”她的小手指着画面,我顺着她的话说:“说不定里面住着会做彩虹饼干的小精灵。”她咯咯地笑起来,往我怀里钻得更紧了。黑暗里我摸着她软乎乎的头发,突然懂了:所谓不扫兴,不过是把孩子的奇思妙想当真,把他们的小快乐当回事。

——周志轩

成为大地而非画框

夏夜,当孩子举着萤火虫罐头跑来,你是会说“快放掉,小虫子会咬你”,还是蹲下身惊叹“你看它像星光在跳舞”。这个微小的选择,藏着父母究竟要做孩子成长的“大地”还是“画框”的深层命题。

“画框”式的父母,往往自带扫兴特质。他们的行为背后,隐藏着一套关于“人如何存在于世”的固化立场。兴致,对孩子而言等同于“此刻我的世界在发光”。当孩子欢呼“快看那只萤火虫”时,他是在邀请你进入他此刻的世界。但“画框”式父母会打断这种邀请,他们像柏拉图洞穴里的看守,否定新奇事物以维护熟悉秩序的权威。

而“大地”式的父母,践行的是“不扫”的哲学,这是一种“承认的伦理”,一种“让他者成为他者”存在的勇气。当父母蹲下来跟孩子一起研究虫子翅膀的花纹,也是在用身体语言表示:你的好奇、你的尺度,统统有权存在。每一次不扫兴的回应,都是“大地”式父母把孩子从“对象”升格为“主体”的行动。

孩童沉浸于游戏时,泥巴的触感、虚拟世界的冒险、冰激凌的甜腻,皆是其与世界的共鸣。能承接住孩子投向你的光,父母首先要先修炼自己,保有那份对世界的诗意感知。先把自己从“成功焦虑”里松绑,才能听见孩子的心跳。留一段闲散的独处,读几页书、写几行诗,关照心灵的触角;留一方无用的阳台——不种蔬菜,只长野花;留一段无效的日落——不拍照打卡,只看云卷云舒。当你能为一朵晚霞驻足,孩子才敢为一只蚂蚁停留。

——张艳森

为孩子撑起一把伞

在自然界,每一株植物都有它的脾气。含羞草天生羞涩,蒲公英向往自由,野百合清冷倔强……不管外界风雨,草木始终忠于生命轨迹而蓬勃生长。人亦如是,从出生起,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身为父母,应爱如其所是,做“不扫兴”的家长。

回顾我的成长历程,母亲总是习惯性实施“打压式”教育。从小到大,我无比渴望得到她的欣赏与认可,但收获的反馈是带着规约色彩的说教。印象较深的是,大一期间,我凭借努力获得了奖学金,第一时间打电话回家分享喜悦,母亲的回复却是:“只是院校级的,尾巴不能翘上天。”这番扫兴的话语如同一场猝不及防的情绪暴雨,瞬间浇灭我的好心情。

曾经淋过雨,也想为孩子撑起一把伞。在解锁妈妈这个新角色后,我一边陪伴女儿成长,一边治愈自己。小升初的暑假,我做起“减法”,给孩子更多自我支配的时间。经过一周,我发现女儿把假期必读书单弃之一旁,只顾抱着《哈利·波特》丛书。周末检查读书笔记时,我并没有直接批评,只是让她拿出日历计算剩余的假期,荒废了一周时间,意味着原先的任务将会压缩至更短的时间去完成。女儿抓住一切为自己辩解的机会,“妈妈,有些书就像一块磁铁,我看了又看,只是想成为这样的作者。”听了她的话,在厨房做饭的母亲直摇头。我却加以肯定,“那你要抓紧看名著了,作家出名都要趁早。”

父母子女一场,终将是渐行渐远的旅程,且不要扫兴,没苦硬吃,多些走心交流,就能收获更多幸福时刻。

——董红

七嘴八舌

放暑假了,让我们把父母的规矩和期望暂时收一收,陪孩子玩他们真正想玩的东西,无论自己多么不了解其中的意义。——程怡然

成年人很少会在别人开开心心的时候做出特别扫兴的举动。那为什么在家里,父母就会理所当然在孩子兴致最盛的时候说出让孩子不开心的话呢?——肖东

当妈妈后,我就特别向往成为一个“稳定、快乐、不扫兴”的家长,对情绪和语言的重视程度胜过以往。——鸽子姐

辅导作业鸡飞狗跳时,学习做一个不扫兴的家长注定是一场艰难的自我斗争。——微尘

我渴望有一个不扫兴的爸爸和不唠叨的妈妈,这样的家庭生活就完美了。——july

我妈妈从来不扫兴,出去旅游服从安排听指挥,不挑食,不墨迹,年轻人喜欢的娱乐项目也跟着参与,音乐节挤在人堆里跟着一起唱跳。——慢慢

d0ede34fa8fc0874ebda87a13e9186ca.jpg


张子悦

嘉定报


分享到: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