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场名为“拾趣田园,文脉寻根”的文明实践活动在外冈镇葛隆村举行,20余名少年通过“冈申课堂”专题讲座与“乡村人文漫步打卡”趣味探索相结合的形式,沉浸式体验家乡魅力,激发文化认同与乡土情怀,在实践中感悟乡村振兴成果。
“冈身带是嘉定最早成陆的地方,也是最古老的土地,嘉定的先民就顽强地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在“冈申课堂”专题讲座中,嘉定文史专家陶继明以“外冈悠久而荣耀的历史文化”为题,从汉字“冈”开始,到外冈悠久的历史文化、革命精神和爱国传统、丰富多彩的民间故事……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将家乡深厚的历史文化画卷徐徐展开。
随后的“乡村人文漫步打卡”环节,老河、老街、老宅、老树、老庙“葛隆五宝”文化遗存和慈舟印迹、银杏瑞苑、农耕趣园、烟火老街等“葛隆九景”被融入五大主题打卡点,孩子们用脚步丈量葛隆古村的肌理,在亲身体验中触摸历史、感受文化的温度。
当来到逸敏楼,孩子们不仅了解了浦逸敏等老人“抱团养老”的互助精神和无偿捐楼的感人事迹,更在“乡邻灶间”动手学做嘉定特色小吃南瓜塌饼。大家在“老大人”陆明贤的指导下,将软糯的面团分成小剂子,用掌心压成圆饼。“‘塌饼’与嘉定话‘大平’谐音,寓意‘太太平平’。”在葛隆村生活了近50年的陆阿姨一边示范一边解释,“这承载着我们老辈人的心意和祝福。”
“小时候,奶奶也会亲手做塌饼给我吃。”来自望新村的邹茹梦握着刚出锅的塌饼说道,“这次是我第一次自己动手制作,感觉特别有意义。下次,我也能动手做给奶奶吃了!”
活动中,大家的探索热情持续高涨。他们在整洁靓丽的新时代农民新居前,动手制作中草药扇;在承载着悠悠岁月的葛隆老街上,将写满对家乡祝福的纸飞机放飞蓝天;在生机盎然的农事体验园里,了解本地特色农作物知识,制作象征丰收与生态和谐的谷物生态瓶;在见证村庄沧桑的古银杏树下,制作精美的植物书签。“这次活动太有趣了!没想到家乡藏着这么多故事和宝贝。”活动结束后,来自葛隆村的陈晟舟兴奋地分享道。
外冈镇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借此次活动激发青少年的文化认同感和建设家乡的责任感。未来,外冈镇将持续探索乡村人文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的融合路径,让更多青少年成为家乡文化的传承者、文明新风的践行者,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活力。
通讯员和子晴
王晨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