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噪音扰民”到“还静于民”,广场噪音难题这样破→

来源:上海嘉定 日期:2025年9月2日 15:53:19 文字 【 】【增加行距】【缩小行距】【加粗】【高亮】【还原 浏览:

地处嘉定镇街道历史风貌区核心区域的博乐广场既是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也是展现城市形象的窗口。但随着广场文化活动日益丰富,噪音扰民问题逐渐凸显。如何破解这类城市治理难题?今年,嘉定镇街道以人大代表参与“12345”市民服务热线工作机制为契机,搭建多部门协同治理平台,打出“疏堵结合、规范引导、长效管理”的组合拳,推动“噪音扰民”向“还静于民”转变。

多元共治,从“劝”到“管”多管齐下

傍晚时分,博乐广场逐渐热闹起来。居民们陆续到来,却不再带着高音喇叭和超大功率音响。几位跳舞的阿姨轻声交流着,将音量调到适中,随着音乐缓缓起舞。

而在半年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多个卡拉OK摊位同时营业,广场舞团队争相调高音量,周边居民家中噪音明显。“以前,晚上根本不敢开窗,有时候东南风一吹,就像家里开了音响一样。”附近居民徐笑玉回忆道。

图片

这一“顽疾”如何破题?今年4月,嘉定镇街道人大工委依托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站,在代表联系服务群众日当天,围绕“博乐广场噪音扰民”工单问题,召集区人大代表参与到网格议事队伍中,联合城管中队、嘉城派出所、社区管理办、景区和周边社区等多部门开展会商。

图片

“不是简单禁止,而是要找到平衡点。既要保障市民娱乐需求,也要维护周边居民安宁。”会上,各部门结合自身职能,深入分析问题根源,从强化现场巡查和执法力度、划定活动区域、增设分贝监测、加强宣传教育和政策引导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同时以“疏堵结合、规范引导、长效管理”为核心原则,明确整治方向,为后续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住在附近,平时散步、购物经常经过博乐广场,对这个现象深有体会。”区人大代表彭典贵告诉记者,希望通过多方共同参与,明确整治路径,组织定期分析研究,助力有关部门推进解决,实现从“解决一个问题”到“解决一类问题”。

治理方案确定后,多部门联合行动迅速展开。区人大代表、派出所民警、城管队员前往博乐广场,实地了解噪音扰民的情况。现场,民警向卡拉OK爱好者耐心地讲解关于噪音的有关法律、法规,以及音响音量过大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不良影响,提醒其切勿使用高音广播喇叭,必须降低音量、控制活动时间。

图片

治理噪音并非一蹴而就。嘉定镇街道印制《倡议书》,通过“线上+线下”广泛宣传引导,明确活动时间、音量限制等规范。“我们坚持以劝导为主,执法为辅。通过广泛宣传、联合整治、普法告知,引导市民选择更合适的场地活动,目前噪音问题已得到有效缓解。”嘉定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副队长、三级主办许利良表示。

图片

处置照片

附近居民姜俐感受到明显变化:“不知不觉间,音响音量小了、时间也规范了,家里安静了许多。”

长效管理,让广场“活”而不“闹”

“博乐广场噪音扰民问题有所改善,但仍有回潮现象。我们已经劝退了七八个经常来自带扩音设备唱歌的居民,现在偶尔还会来两三个。”嘉定公安分局嘉城派出所第二责任队队长唐晓杰表示,接下来将通过定期整治、法律约谈等方式,巩固治理成效。

这一案例是人大代表深入基层、参与社会治理的缩影,通过“热线议事厅”“融合型网格”等机制,“联动监督+长效管理”的模式,为同类民生问题的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

区人大代表彭典贵建议,将广场进行分区管理、设置噪音实时监测显示屏、固化多部门定期联合巡查机制,并引导文体团队自律,纳入《居民公约》,实现政府管理与群众自我约束的有机结合,真正“还静于民”。

图片

如今走进博乐广场,依然能听到歌声笑语,但不再刺耳喧闹。孩子们在广场上奔跑嬉戏,老人们在长椅上闲话家常,舞蹈爱好者们随着音乐翩翩起舞——每个人都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空间,互不干扰,和谐共处。

00.jpg

作者:撰稿:杨育杰、袁金玉(实习)
编辑:何晓菊

分享到: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