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李白出题、三省一市联动,这场传统文化知识大赛“破圈”生长

来源:上海嘉定 日期:2025年9月20日 21:00:55 文字 【 】【增加行距】【缩小行距】【加粗】【高亮】【还原 浏览:

当AI技术“复活”诗仙李白,与青少年展开跨时空对话;当一场比赛首次从上海走向长三角,传统文化正以更年轻、更科技的方式,与青少年热烈相遇。今天(9月20日),2025年上海市民文化节“行走江南·美遇水乡”长三角青少年传统文化知识大赛决赛暨颁奖典礼在上海市实验学校嘉定新城分校举办,100名小选手荣获“青少年传统文化知识达人”荣誉称号。

AI李白“来电”,青少年共答江南文化卷

“江南丝竹演奏中,‘加花’指的是什么?”决赛现场气氛紧张而热烈,200名选手在必答与抢答两个环节中展开智慧与速度的较量。必答题环节,小选手们沉着冷静、对答如流,展现出深厚的文化积累与广博的知识视野,即便遇到相对冷门的题目,也应对自如。普陀区选手路周萌祺说:“我每天坚持练习,准确率越来越高。这次基础题全对,特别有成就感!”

图片

抢答题环节更是紧张刺激。选手们全神贯注、迅速按键、果断作答,竞争尤为激烈。浦东新区选手孙鸿予虽未抢到答题机会,仍兴奋表示:“这个比赛挺有意思的,我了解到很多关于古诗词和传统文化的知识,可惜我的手速不够快。”

“老夫有两句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老夫且考考你:诗中之‘桃花潭’,究竟位于何处?”台上选手接听了“李白”的微信来电,大屏幕上随即出现一位宽袍飘逸、须发如生的“李白”——正是借助AI人像生成与语音合成技术“复活”的诗仙形象,他和选手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这一幕出现在下午场巅峰对决“5进3”环节,通过AI技术构建沉浸式场景,极大增强了比赛的趣味性与互动性。

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赛事内容突破传统知识竞赛框架,将江南文化中的饮食、风物、非遗等多元内容也融入赛题与体验环节。“很多题目知识点比较冷门,但孩子们从容不迫、发挥出色,可见其平时积累之深厚。”决赛评委之一、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杨焄表示。

赛事升级,长三角跨域联动

大赛自6月份启动以来,围绕“行走江南·美遇水乡”主题,通过答题闯关、互动体验、主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引导青少年感受传统文化的无尽魅力,让诗词之美浸润心灵。

图片

活动期间,嘉定区图书馆与沪苏浙皖多地图书馆联合开展了相关主题讲座、体验等配套活动,如大赛专家、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赵厚均走进安徽省芜湖市图书馆,与读者分享江南文化的发展。嘉图讲座邀请复旦大学中文系杨焄教授,带领读者走进陶渊明的人生与创作,感受田园诗的宁静与淡然;邀请上海师范大学詹丹教授带领读者重读《红楼梦》,致敬经典;邀请历史学博士邹赜韬,与读者分享《江南烟火——有滋有味的百年民间饮食》。家长周振华告诉记者,在陪伴孩子备赛的过程中,她也深切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孩子不仅从书本中学文化,更走进江南实景,在文本与实地的交融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自2014年起,嘉定区已连续多年成功承办上海市民文化节青少年传统文化知识大赛。嘉定区图书馆馆长崔哲苑介绍,大赛今年首次将参赛范围扩展至长三角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得到21家公共图书馆的协力组织与支持,吸引来自长三角地区数十个城市的青少年踊跃参与,答题人数较去年提升了36.5%,线上总点击量突破10万人次。


QeezvdvY_kPSC.jpg


作者:撰稿:杨育杰 摄像:赵晨

编辑:常皓宇

分享到: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