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人有一代人“有用”的标准:现在的年轻人选择物品,喜欢“取悦自己”,爱看“颜值”。父母那代人的要求却一直简单实惠:能不能用?能用多久?
比如,同样是买杯子,我们这代人,会拥有牛奶杯、咖啡杯、养生杯……大大小小买一堆。因为年轻人坚信,不同的杯子会让牛奶、咖啡等变得更好喝。而父母那一代,他们只需要拥有一个耐用结实的杯子,就可以解决所有喝的问题,经济又实惠。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有用”标准,而我们,只要学会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个。
“好看”是最大的用处
步入九月,如同听到一盘磁带的B面,让人开始期待新的惊喜。我把客厅里的清香木换成了小南瓜,随手插上几支芦苇或桉树叶,搭配侘寂风的花瓶,自然的美感点亮了整个房间。
四季流转,不同时令的花材应选用适宜的花瓶。春天,广口玻璃瓶,斜插几株雪柳,配上数枝粉樱,透明瓶身映射花瓣的轻灵,恰似春风有形;夏天,最宜选择青花系列的器具,独擎一支半开菡萏,清赏亭亭之姿;秋天,挑一只陶罐,粗粝的罐体与艳丽雏菊相得益彰;冬天,必选白色肌理的素坯,托住红梅的花骨朵,一冷一暖,是中式高级的撞色美学。
闲来无事,只为花忙。母亲很不理解,用她的话讲,“花花草草插在瓶子里,不能吃又不能喝,除了看有啥用?”对我而言,“好看”便是最大的用处。在颜值面前,功能实用是母亲这辈人最有用的标准。在我的影响下,她慢慢学会欣赏鲜切花的美感,但不会主动去买,只对一些盆栽情有独钟。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家阳台上多了一些多肉、薄荷、迷迭香、天堂鸟。母亲打理得井井有条,她时常安利我一些不费钱的水培方法,如泡红薯根、萝卜头、花生米,静待发芽后,便可收获室内“小森林”。我会照做,但照样会从花店带回一束束芍药、大飞燕、郁金香。母亲看到,只能轻叹“又花钱买无用的东西”。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没有鲜花的房间,似乎少了一丝生气和质感。工作感到辛苦的时候,植物能瞬间帮助我们转换心情。
——董红
尊重各自生活方式
家里的餐边柜中,我的星巴克杯子排成一列。超大容量的吸管杯,小容量的咖啡杯,马克杯,保温杯,圣诞款,夏季款,樱花限定款……每个都记录着我某时某刻的心血来潮。而我妈的床头柜,那只用了多年的粉色马克杯静静地立着,仿佛在诉说着另一种生活哲学。
老妈生于1975年,我生于1996年。两代人挤在同一屋檐下,日子过得还算融洽,唯独在“什么才算有用”这件事上,我们的见解总是南辕北辙,甚至有时候还会急头白脸。
老妈崇尚实用主义。她的衣柜里,优衣库基本款挂得整齐,好几年前的风衣也不舍得淘汰,能穿就行。喝水的杯子,永远是一只普普通通的马克杯,用了好多年。
我恰恰相反。上学的时候,单是星巴克的杯子,我就收集了不少。在我眼里,不同的饮品须配上不同的杯子,才能喝出不同的心境。在商场逛街,老妈一看到我驻足在各式各样的杯子前,她就会赶紧把我拉走:“买这么多做什么?喝来喝去还不是一样的。”
前两年家里装修置物,老妈觉得两三千元的沙发便可,用旧了想换就换,也不心疼。我却认为,买好一点的品牌也是值得的,我和妈妈各执一词。
两代人观念的不同,折射出的是时代变迁的痕迹。妈妈并非吝啬,只是习惯成自然;我也并非浪费,不过是想在能力范围内给自己一点小小的奖励和安慰。说到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有用”标准。重要的是学会理解彼此的选择,尊重各自的生活方式。毕竟,幸福本就没有标准答案,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陆小雪
一种收集,两样情深
家里大扫除的时候,经常会出现我妈把我要的东西当成“垃圾”随意丢弃的情况。在父母辈眼里,我们的房间里总是堆满了各种没有用的东西,而在厨房、客厅也堆砌着一些他们收集的塑料袋、瓶瓶罐罐。
长辈们提倡节俭,一切以“以后说不定用得上”为准绳;年轻人更注重情绪价值,喜欢收集小手办、小玩具、联名纸袋、限定杯套,哪怕已经蒙上了灰,也不舍得丢弃。可见,“有用的标准”从来不是铁板一块,而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
这种差异其实并不难理解。我们父母那一代,大多成长于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塑料袋、铁罐子代表着“省一点是一点”的生活智慧。我们生活在物质丰裕、文化爆炸的环境里,更愿意为喜爱买单,为情怀“剁手”。一个初音未来的手办、一只星巴克的樱花杯套、一张爱豆小卡,或许在爸妈眼中纯属“占地方”,但在我们心里,这些东西能安抚我们的情绪。
说到底,两代人的“实用价值”和“情绪价值”,没有谁比谁更高明,只是时代在我们身上刻下了不一样的印记。就像我妈至今还收着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老照片,时不时打开相册和我分享。而我也舍不得丢任何一款限定周边,它们都在为我们提供安全感与归属感。
与其互相吐槽对方“收破烂”,不如试着打开彼此的世界,拓宽“有用”的边界,真正的“有用”,从来不是只有一个标准答案。
——杨晨伟
七嘴八舌
尽管行为模式不同,但两代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一致的。——小蚊子
当我们嘲笑父母生活无趣时,不妨想想他们经历的物资匮乏;当年轻人为兴趣一掷千金时,也需理解他们对自我表达的渴望。——橘猫
代际差异不是鸿沟,而是桥梁——通过它,我们能看到过去与未来的连接,理解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欠欠
人到中年,越发觉得父母的实用主义很靠谱,能节省很多不必要的开支。——bulada
每个人对“有用”都有自己的理解,尊重他人的选择,也沉浸于自己的快乐。——薇
我爸妈是很传统的实用主义,一把刀一个菜板可以做完所有的菜,很厉害。——翀晨
编辑:何晓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