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首展!来嘉定这里欣赏天然去雕饰的釉上美学

来源:上海嘉定 日期:2025年9月25日 18:24:48 文字 【 】【增加行距】【缩小行距】【加粗】【高亮】【还原 浏览:

 近日,“相濡以沫 · 瓷艺同心”全国巡展上海首展于江桥秦古美术馆启幕。此次展览历经两年有余的精心筹备,共展出国家级陶瓷技能大师徐雪勇和妻子谭清的120件经典佳作。多数作品为首次亮相,生动呈现了两位艺术家在釉上根雕与青花釉里红领域的独到领悟,为市民带来一场融汇传统与创新的陶瓷艺术盛宴。

DSC00722_副本.jpg

以根为魂,铸瓷新境

这场陶瓷艺术伉俪联展以“根”为叙事主线,分为“寻根:与自然对话”“培根:向内心求功”“扎根:问道于众生”三大篇章。步入展馆,左厅青花笔锋里的禅意与侠气静静流淌,右厅瓷面上盘根错节的千年古根生生不息。或苍拙古朴、或雅致卓然、或清逸出尘……艺术家用迥异的笔触技法巧妙刻画出两种灵魂,却共同诠释着东方瓷艺的气韵,让人大饱眼福。

01_副本.jpg

《金猴献瑞》

苍穹有力的立体树根、惟妙惟肖的灵猴、飞流而下的瀑布,这幅瓷板画《金猴献瑞》出自徐雪勇之手。作为釉上根雕的创始人,他突破传统陶瓷工艺的局限,以手绘替代雕刻,在釉上采用粉彩与玻璃白堆砌,从刺绣中的“乱针绣法”汲取灵感,首创“乱砌技法”,营造出充满生命力的自然意境。

Weixin Image_20250924092506.jpg

徐雪勇笔下的树根形态各异,远观宛如浮雕,近赏肌理清晰可辨。艺术爱好者陈女士拿起手机,频频赞叹:“第一次看到瓷器上自带3D裸眼效果,非常传神。”

图片

光洁的陶瓷何以达到这种效果?徐雪勇介绍:“最大的难点在于高温复烧,每件展品至少要烧3次,而传统的粉彩瓷器只能烧制一次。每烧一次就会产生釉面拉伸,增大开裂风险,失败概率极高。”徐雪勇从事陶瓷艺术近40年,完成一幅让自己满意的作品并非易事,每件作品均需经堆白、补色、重复烧制等复杂工序,是大量户外写生与艺术提炼的结晶,大幅瓷画更是可遇不可求。

DSC00689.JPG

作品局部

为什么钟情于树根的意象呢?徐雪勇将一段往事娓娓道来。2008年,他曾在某次活动上遇到一位90多岁的老华侨。老人看了他创作的树根主题作品以后有感而发,忆起童年时光。“这让我很感动,我一直追求作品的喻世价值,而根是一种跨越时空的精神图腾,我想用陶瓷艺术的语言将它表达出来,唤醒人们深埋心底的乡土情结。”徐雪勇说。

瓷火比翼,匠心共筑

艺途双星,各展所长,这是此次联展的一大亮点。与爱人徐雪勇主攻的树根意象不同,谭清精通陶瓷青花釉里红及古法柴窑技法,打开另一扇别开生面的艺术之门。

 Weixin Image_20250924092456.jpg

作品《追金逐玉》中,青花的幽蓝深邃与釉里红的浑厚浓艳交相辉映,将钟馗的神态、动作描绘得淋漓尽致。“我希望在火土交融中完成一场形神兼备的艺术塑造。”在谭清眼中,青红二色不仅是技法的展现,也成为人物刚毅性格与内在情感的象征,“尤其是那抹窑变而成的红,恰似人物嫉恶如仇的赤胆忠心,成为视觉的醒目焦点。”

图片

《追金逐玉》

和而不同,道韵相通。谭清的艺术成就,同样根植于深厚的学养和对陶瓷创新的孜孜以求。今年夏天,徐雪勇、谭清二人曾在山西天龙山实地写生,携手完成创作近2米的巨幅瓷板画,成就一段艺术佳话。

展览将持续至10月9日,感兴趣的市民朋友可亲临一观。

服务信息

门票价格

全年免费开放

展览地点

曹安公路2888号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9:00-17:00

16:30 停止入馆

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


作者:通讯员:董红
编辑:常皓宇

分享到: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