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协同,打开1+1>2的康复新路径

来源:上海嘉定 日期:2025年10月9日 15:30:23 文字 【 】【增加行距】【缩小行距】【加粗】【高亮】【还原 浏览:

日前,上海市中医医院外六科(神经外科)新开设“中西医协同神经调控门诊”,进一步提升功能性神经外科疾病患者的诊疗水平。作为区内首个中西协同神经调控门诊,门诊将为接受神经调控手术后的患者提供融合中西医理念的个性化评估、调理与管理方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正文图片

陈女士患有帕金森病,肢体僵硬颤抖,动作缓慢。接受脑起搏器手术后,肢体僵硬和颤抖的情况明显缓解,走路基本接近正常。“神经调控手术不是终点,而是患者康复之路的起点。”上海市中医医院外六科(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杜秀玉查看陈女士的程控参数后说。

正文图片

中西医协同神经调控门诊为患者提供神经调控术后管理,中西医结合干预,运用现代神经调控技术与中医辨证理论进行中西医双维度评估。服务对象包括患有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痉挛性斜颈、顽固性癫痫、各种肌张力障碍、顽固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等)、脑中风后遗症(如偏瘫、痉挛状态等)等疾病,已经接受脑深部电刺激术、脊髓电刺激术、周围神经电刺激术、鞘内药物灌注系统植入术等神经调控手术后的患者。

“患者的症状通常分为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以帕金森病患者为例,运动症状有颤抖、僵直、运动缓慢等,可以通过程控终端调整参数来控制并改善患者的运动症状。”杜秀玉解释。同时,患者通常还伴有很多非运动症状,例如便秘、失眠、出汗和情绪等问题。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门诊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量身定制融合脉冲发生器参数调整、药物组合优化、中医中药、针灸、推拿、康复指导的中西医协同神经调控方案。在调控设备改善核心症状的同时,运用中医手段调理体质、缓解伴随症状,减少药物副作用,改善患者整体功能和生活质量,达到1+1>2的效果。

正文图片

作者: 通讯员姜天悦
编辑: 唐敏

分享到: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