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火可亲,万家皆暖。在嘉定这座充满活力与温情的城市里,每一盏亮起的灯火背后,都藏着一个关于热爱、奋斗与坚守的故事。它们或许平凡,却因真实而动人;或许微小,却因汇聚而璀璨。
“万嘉灯火”,我们撷取其中几盏,一起来看嘉定人认真生活、努力追梦的动人模样。
初秋嘉定,晚风轻拂。真新街道文化活动中心新丰分中心外,一盏盏暖黄色的路灯次第亮起,将小广场染上一层温柔的光晕。
69岁的李修玲正带着舞蹈队的成员排练新编的舞蹈。她们时而旋转,时而摆臂,手中的彩扇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笑容在灯光下格外动人。
“手再抬高一点。”李修玲穿梭在队伍中,不时轻声指导。谁能想到,这位神采飞扬的指导老师,曾一度遭受病痛折磨、退休后迷茫得整日对着电视发呆。
年轻时,她曾因摔跤导致腰椎第二节骨折,长期受腰椎间盘突出的困扰。退休后去社区医院理疗时,医生建议她多运动。机缘巧合下,她加入了街道的舞蹈队,从零开始学习。
“第一次压腿疼得直冒汗,动作僵硬得像木头。”李修玲笑着说。由于腰伤,很多基础动作对她来说都是挑战。但她没有放弃,从一个简单的抬手动作开始,到后来能完成完整的舞蹈编排。
更令人惊喜的是,随着持续锻炼,李修玲的腰疼症状竟然慢慢缓解了。如今,她不仅自己跳,还带领着更多像她一样的退休阿姨一起跳。她们的“好心情舞蹈队”不仅屡获奖项,更成为新丰社区的一张文化名片。团队曾在“百团争艳”全国中老年艺术大奖赛(厦门站)中获得最高荣誉“金砖奖”;今年又在“奋进新征程 运动促健康”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网络交流展示大赛中,凭借规定曲目《海那边桃花开》一举斩获二等奖与最佳人气奖。
排练间隙,王玲芳阿姨匆匆赶来。她刚接完孙子,安排好家人的晚餐,额角还带着汗珠,却迫不及待地换上舞鞋。“一天不跳就浑身不自在。”她笑着说,“在这里跳上一小时,什么烦恼都没了。”
在一旁的休息区,刘惠琴阿姨正跟着音乐轻轻打着拍子。虽然膝盖做过手术不能大幅跳动,但刘惠琴仍是排练室的常客,“光是坐在这里看着大家跳,心情就特别舒畅。”
这些活力四射的阿姨们,都是新丰社区文艺团队的骨干成员。社区不仅为她们提供了宽敞明亮的排练场地,还积极帮助对接各类演出和比赛机会。从社区党群服务站的舞蹈房,到街道文艺汇演的舞台,再到市级的比赛场馆,她们的舞台越来越大。“我们要让每个居民都能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文化服务,让新丰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家园。”社区党总支书记刘芸说。
“以前哪想过退休生活能这么精彩!”李修玲感慨道。如今,舞蹈队每年都要参加二十多场公益演出,从社区纳凉晚会到敬老院慰问表演,处处都有她们的身影。
近年来,新丰社区持续打造“文化新丰”品牌,除了“好心情舞蹈队”,还成立起许多深受居民喜爱的文艺兴趣团队,欢乐谷葫芦丝队、沪剧组、民乐队、木兰拳队、柔力球队、书法队、太极拳队、吟诵队……如今,社区清晨有八段锦,上午有书画课,下午有合唱团,傍晚有广场舞,家门口的“文化驿站”让更多像李修玲一样的人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热爱。
夜晚的排练结束了,阿姨们互相道别,约定明天再见。她们三三两两地走出社区活动室,融入初秋的夜色中。路灯为她们镀上一层柔和的光晕,欢声笑语在晚风中飘散。
从病痛中转身,于岁月里起舞,她们用舞步划出健康和快乐的人生弧线。初秋的夜晚因此更加明亮,灯光下的故事也因此更加动人。
作者: 通讯员:王丹丽
编辑: 沈天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