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随着一声醒木脆响,教室里的所有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三尺书台:台上专业演员折扇轻展,声随形动;台下孩子们时而凝神屏息,时而捧腹大笑……这一幕传统艺术与青春校园的创意碰撞,发生在嘉定华江中学“华粹书社”的首课现场。
“诸葛亮的脑子和现在的Deepseek,哪个更好用?”“在说书中,如何表现并区分不同年龄阶段角色特点?”互动环节中,“华粹书社”的孩子们率先向讲师、来自上海评弹团的青年评话演员陈超抛出各种“脑洞大开”的问题。
对此,陈超当场来了段“变装秀”。只见他微微挺直腰背,右手虚抚长须,嗓音瞬间苍劲如古松:“老夫年逾古稀,这双眼睛看尽人世沧桑……”话音未落,他忽而挺身跃步,折扇轻扬,声音清亮如溪涧:“小生年方二八,正要进京求个功名!”最后他佝偻着身子,颤颤巍巍地拄着想象中的拐杖:“老身别无他求,只盼儿孙平安归来……”3个角色,3种人生,在他身上切换自如,引得在场学生掌声连连。
“陈老师像随身携带了‘智能变声器’。”七年级学生孙若溪兴奋地模仿起老师的模样——手指虚握,微微屈膝,蹒跚着走出老人步态,“明明没有任何化妆、换装,光靠声音和动作,就让我们看见了不同的角色,太神奇了!”
据了解,自10月24日起,“华粹书社”每周开课一次,目前已有9名具备一定戏曲基础的学员组成核心团队。
作为全市首家评书评话进校园试点单位,“华粹书社”的课程设计颇具匠心。华江中学校长徐永光翻出课程设计手稿,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修改痕迹:“最初我们想先教传统书目,但上海评弹团的老师建议,不如从孩子熟悉的校园生活入手,再由授课老师提炼主题进行深度阐述,这种‘浸润化’的教学设计往往更容易取得出乎意料的效果。”
如今,“华粹书社” 不仅是一个社团,更是华江中学“无边界教育” 的美好缩影。徐永光表示,学校已在各年级段持续开展招新工作,未来,除了邀请上海评弹团老师定期驻校,学校还将组织学生前往北虹书场“实战演出”,去评弹团感受展演后台运作。“真正的文化传承,不是把孩子关在教室里‘学技巧’,而是让他们走进传统、理解传统,成为真正的‘小小传播者’。”徐永光说。

作者: 通讯员董红
编辑: 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