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最后一处腐烂树洞被桐油浸透,江桥镇黄家花园内编号14-034的80岁紫檀,成为本轮六棵古树修复中首个完成“手术”的“病人”。“脚手架搭起来,枯枝落下来,古树喘上了气!”《黄家花园古树后续资源技措保护项目》负责人、古树保护工程师李军感叹道。
黄家花园位于江桥镇星火村,其保留的乡村历史林盘,内有河埠、老宅、青砖步道,不仅是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古建筑与古树木核心保护区。近日,《黄家花园古树后续资源技措保护项目》全面收官,六棵列入上海市三级保护名录的紫檀、香樟、喜树、核桃树全部通过“一树一策”精细化复壮,重焕生机。
“远看绿意尚在,近看危机四伏。”李军拿出评估报告:紫檀偏冠严重,树体树洞部分腐烂;香樟原支撑抱箍锈断,随时可能劈裂;两棵喜树被周边香樟“挤压”,光照面积不足;两棵核桃树遍体青苔,土壤板结到“铁锹难下”。“如果不及时干预,五到十年内,古树可能会面临死亡。”李军说。
修复工程在区绿容局专家的指导下,经过多次现场论证,最终敲定技措保护方案。
针对每棵树的“病灶”,技术团队为每棵树量身制定六大修复模块:人工登高剪掉枯枝、重叠枝共126处,所有5厘米以上切口“背切+面切”防撕裂,再刷绿色伤口涂封剂;腐烂部位被雕、凿、风干后,桐油反复涂刷8到10遍,形成“金钟罩”;锈蚀抱箍全部更换为DN100热镀锌钢管,四方型桁架可抗10级台风;清除板结土,换入透气营养土,并沿树冠投影开“十字”放射沟施入有机肥;火山岩、松鳞交替铺设,既保墒又防杂草,兼顾景观色彩;人工软刷+生物抑制剂,避免化学农药二次伤害。
修复工程自10月启动,历时一个月。如今,六棵古树已卸下枯枝重负,树干创口得到严密封护。“古树保护不是一锤子买卖。”江桥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养管科科长吴俞刚表示,养护工人将持续巡查,记录叶片颜色、树皮湿度等指标,一旦发现异常立即上报。冬季来临前,还将为每棵树追加有机基肥并调整支撑角度,确保它们安然度过“术后”首个寒冬。
据悉,江桥镇现有在册古树名木7棵,后续资源14棵,已全部完成挂牌并接入“资源一张图”监测体系。每一棵古树的信息、养护记录及本次修复数据,均与区绿化市容局实时互通。“图上看得到、地上管得细,不让任何一棵树在眼皮底下掉队。”吴俞刚说。

作者: 通讯员何晓菊
编辑: 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