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需,体验群众的“酸甜苦辣”,才能真正解开群众心中急难愁盼问题。——新成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叶晓华
1月以来,新成路街道启动了大调研大走访工作。通过这段时间的调研走访、换位体验,我到了很多现场、问了不少情况,给我最深的感受就是群众工作必须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这是打开急难愁盼这把锁的“金钥匙”,能有效防止政策出现“水土不服”、群众不满。
此前上海出现连续寒潮天气,我来到皋成菜场周边转了转,街边已经有三三两两的流动摊贩摆好了各色蔬菜。上午9点,街面的摊贩比早晨多,询价买菜的居民也络绎不绝。我与城管中队队员一道,对流动摊贩进行疏导与劝离。管理过程比想象的顺利,不少摊贩见到城管队员都自觉收了摊。
在执勤体验中,我仔细询问了城管值守点位的安排、执法工作的重点以及与联勤之间的配合方式,确认有无重叠或盲区。在具体执法工作的交流中,我叮嘱他们一定要贴近群众、立足群众,做到充分沟通,以劝阻为主、执法为辅,在保证城市市容环境的同时逐步走出城管被“妖魔化”的困局。目前,街道城管中队在编队员19人,编外人员14人,每天需要保证辖区10条主要街道及菜场、超市、背街小巷等重点区域的定点定人管理,如遇突发状况,人员力量捉襟见肘。针对这一情况,我觉得,一方面要建立完善联勤、城管、公安等相互配合的参勤机制,各个部门各自为战既无法达到常态长效目标又一定程度浪费了原本就紧缺的人力资源。另一方面,我们的管理部门也应该完善各类标准,确保数据共享,减轻城管执法压力。
下午,我又到新成村了解新成村大众污水厂三期环保线项目推进情况,听取村民对于动迁工作的实际需求。我告知新成村党总支书记张忠华,动迁工作是涉及农民根本利益的大事,对前期的风险预判、政策解释一定要做充分,在与村民的沟通时一定要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最大限度保障群众利益。村民要求动迁,无非是希望居住条件有所改善,在分步实施动迁的过程中,免不了有先有后,如何确保后动迁的村民在这段时间内的生活品质,是街道相关部门、村干部要重点思考研究的问题。
来源:新成路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