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家万户大走访 换位体验察实情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当新时代排头兵、先行者
农历新年已展开,人们的健身意识逐步增强,但是,不少市民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还缺乏一个全面了解,盲目健身的现象比较严重。如何在比较全面了解自己的身体形态、技能、素质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健身锻炼,真正做到健身锻炼为增强体质服务,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
在体育系统大调研大走访工作中,区体育局就把“体医结合”作为一项重点探访工作,通过对卫计委、南翔医院和社区居民多次走访,收集群众最急、最盼的问题,寻找推进的难点、堵点,提出“体医结合”工作进一步融合发展的建议,让嘉定更健康,让嘉定居民更快乐。
运动干预合理有效的慢病管理高招
糖尿病运动干预是近年来嘉定区体医结合的一种新模式,自2009年开始,马陆镇就在全国率先试点Ⅱ型糖尿病运动干预。目前全区有糖尿病运动干预点30个,近千人参与。每个站点配备“1+1+2”的社区工作团队模式(1名社区医生、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2名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组长),开展运动干预,坚持开展每周3次每次30分钟以上的体育锻炼,帮助患者控制慢病,改善体质,效果显著。
对此,区卫计委工作人员也表示,糖尿病运动干预工作通过这些年来的坚持,目前患者们的血糖控制渐有成效,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为全市乃至全国慢病干预工作做出了带头模范作用。
2018年“体医结合”又将推出一个新项目:嘉定区预防老年人跌倒运动干预。据统计,上海市65岁以上老年人跌倒发生率为25%,80岁以上为50%,跌倒后易导致骨折、颅脑损伤、长期卧床引起的各类并发症如肺炎、肌肉萎缩、褥疮等,是老年人住院、死亡的重要原因。由此可见,预防老年人跌倒运动干预对提高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是很有帮助的。
但是,慢病运动干预目前也遇到了难点和堵点,据区卫计委介绍,主要是两个方面:
对于市民健康意识的加强,可以采取颁发技能合格证的方式来鼓励大家的积极性。对于健身场所,区体育局则会加大对街镇运动干预点的巡查工作,并加强考核保障机制,鼓励各街镇充分挖掘辖区内的健身场地资源,就近就便为市民提供服务。
把握机遇 推动“运动健康JIA”稳步发展
2016年11月,嘉定作为上海唯一的城市入选首批38个全国健康城市试点。2017年8月,嘉定区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又出新招,在推广慢病防控与运动干预结合的基础上,由区体育局、区卫计委牵头,南翔镇政府、南翔医院具体实施的“运动健康JIA”南翔医院服务站正式揭牌,这也是嘉定区又一个引导市民科学健身的“健康嘉定”试点新项目。
在与南翔医院服务站工作人员的交流中得知,该服务站经过了半年的试运行,在居民圈中有了一定的知晓度。目前采取的运行模式为“1+1”测试服务,即每个前来南翔医院参加体检的市民,都可以免费得到体质测试服务(主要项目包括:分预检、形体、机能、素质四大类),最终拿到两份报告——1份体检报告和1份体质报告,让市民能更清楚地了解自身体质和健康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同时也可以完善市民健康档案,形成健康数据共享。
服务站工作人员介绍了一个典型案例:有一位来做体质测试的中年女性,患有预激综合症,不适合剧烈运动,交谈中还了解到她患有严重的关节炎。根据体检和体质测试报告,运动健康专家建议她选择游泳锻炼。三个月后,该居民再次来到服务站进行体质测试,她告诉工作人员,这三个月来,她每周坚持两次游泳锻炼,每次不少于半小时。再一次的体质测试显示,她的心肺功能及肺活量有了明显增强,自己也表示上楼下楼再也不喘了,精神状态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将体质监测站放进社区医院,而且和健康体检相结合,是一种全新的模式,试运行得到了居民的认可,可以说“体医结合”全方位升级迈出了可贵的第一步,但是,目前推进工作遇到了瓶颈,主要是来运动健康JIA做体质测试和健身咨询的不多,原因是大部分居民对这一全新的模式还不了解,来南翔医院体检的居民,大多体检一结束就离开,错误地认为只要体检下来没有病,想怎么运动就怎么运动。
“运动健康JIA”要形成规模,逐步推开,让每一位嘉定居民都能享受“体医结合“的成果”,还需要体育、卫生部门的共同努力,尤其是在运行机制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通过“体、医、民”三者携手,共筑健康防线,助推“健康嘉定”建设。
来源:区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