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干部身处基层一线,手中掌握的权力虽然不大,却是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群众最关注、感觉最真切的“小微权力”。如何给小微权利“套上紧箍咒”,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放在阳光下监督?来看今天的【书记手记】
【书记手记】“小微权力”也要套上“紧箍”,干部行使权力不能“任性”
江桥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徐旭峰
俗话说:“别拿豆包不当干粮,别拿村长不当干部”。实际工作中,“小微权力”运行不够透明、行使职权不够公开、民主决策不够规范等问题,长期困扰着基层干部和群众。老百姓想知道:干部能为我们办什么、不能办什么、怎么办;村居干部也想知道:究竟能管多少事、能为百姓做什么、该怎样去做?
在大调研大走访期间,一位村民小组长向我反映:村民小组的集体资产已经动迁,但是村民对资产评估的情况不了解,以至于有风言风语怀疑村干部“暗箱操作”。
经过沟通协调,村里拿出了相关评估和审计材料,并现场对村民的疑问进行了解释说明。这场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干群误解,让我深刻地意识到:“小微权力”也要套上“紧箍”,干部行使权力不能“任性”。
望闻问切摸清底子
结合大调研大走访工作,我深入了解各基层党支部在“小微权力”运行过程中主体责任履行情况,以及纪检小组开展对同级党组织监督管理的情况,事实告诉我:越是权力运行规范的村居,获得群众“点赞”就越多。
比如星火村去年作为试点单位,确定三大类18项“小微权力”清单,这一做法不仅得到上级肯定,更重要的是村民们的交口称赞;反之,个别对村级事务遮遮掩掩、避重就轻甚至是由干部“说了算”的单位,口碑就要差得多。
对症下药调理根本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约束村居干部的“小微权力”呢?根据调研收集上来的意见,我带领部门同事围绕“三资”管理、工程建设、社会救助、党员发展及惠农政策落实、公共服务提供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和容易产生廉政风险的事项及环节,梳理制定了《江桥镇“小微权力”清单(指导版)》,并根据“小微权力”清单制定运行流程图,确保项目名称清楚、责任主体清楚、办事流程清楚、公开公示清楚、责任追究清楚。
清单厘清了“底数”,为村居干部行使权力定下“边界”,督促基层干部看单履责、照单用权,推动基层工作有序开展。
固本强基常态监测
清单制定好了,更重要的是规范运行。我想:基层有纪检组织,可以对“小微权力”运行情况进行日常监督;有村(居)务公开栏,可以将“小微权力”清单、运行情况等内容进行公开晒权,增强工作透明度;还有“村账镇记”,可以对村级重大事项类、日常管理类“小微权力”运行情况的审核,实现全过程动态监管。
在“小微权力”运行过程中履责不力、审批不严、监督不实等情况,镇纪委将开展履责约谈,视情况通报问责以至党纪处理。多维度、各方位,同向发力让“小微权力”有序运行。
大调研大走访过程中,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积极协调解决,只是治标;追溯问题成因,弥补制度漏洞,建立健全规范权力运行的长效机制,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机体免疫力,形成强大的免疫系统,才能治本。
标本兼治、惩防并举,让“小微权力”同样在阳光下运行,切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建设工作在基层落地生根,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来源:上海大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