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党建引领+村民自治”模式,村民分类习惯成日常

日期:2019年8月15日 08:45:59 文字 【 】【增加行距】【缩小行距】【加粗】【高亮】【还原 浏览:

在外冈镇望新村石泥组,垃圾分类实行网格化管理,湿垃圾的纯净率目前已达到96%,一起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

 0ebee0ae21524cc2af4ee335ac7322fd.png

走进外冈镇望新村石泥组,隔一段距离就能看到摆放整齐的分类垃圾桶、生动醒目的宣传标语和沿途设定的垃圾定时定点投放点。没有垃圾分类前,垃圾房内塞了十多个混装桶,经常堆得满满的,臭味明显,垃圾分类工作开展后,石泥组的卫生变化让不少人啧啧称赞。


9a45c70fa6a7462f87b8524be72c46c7.png

望新村村民 沈琪

这种垃圾分类弄得清爽了,味道也没有了,以前苍蝇纸买买许多,现在基本没有了。

一大早,家住望新村石泥组的江德元就带着分类好的垃圾前往定时定点投放点,这是他近半年来养成的新习惯。每次出门前和投放到垃圾房前,他还会再检查一下,看看有没有分错。

3b41fe3cc0844c7b974fc98117489a7a.png

望新村村民 江德元


通过我们村里面志愿者讲了以后,就清楚了什么是干垃圾,什么是湿垃圾,现在基本上习惯了。

为了增加村民对垃圾分类的积极性,望新村在硬件下足了功夫,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周边环境进行再提升。同时,石泥组的 “老大人”、党员志愿者、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包干到户,对村民进行上门指导、监督投放。党员则加入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认领各自责任区,并列入党员积分管理。

9a852d9888c14d228ff3c2a3dbbb2c2d.png

从3月开始,党员志愿者蒋美珠每天就多了一件事:早晚都要去她负责的5户村民家中,看看村民垃圾分类情况,记录下村民们的分类质量,做得好的就在表格上画个五角星,做得尚不到位的就画个圆圈,并且当场指正。

 df6c3af3f2c4414fb1bc1b02c4681cfd.png

6b0b9a436cf14ad1b03e849c63ab1e3a.png

党员志愿者 蒋美珠

刚开始圆圈比较多,到后来就是五角星比较多了。  

01c51eea12e542728002fd50527c3907.png

针对外来人员流动性较大,责任意识较欠缺的情况,石泥组还落实了户主责任制,按户进行考核,户主履行租客的监督责任。对各小组志愿者、分拣员、户主在垃圾分类工作中表现优秀的除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外,还在评先评优中优先考虑;对于垃圾分类考核不合格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与居住证办理、农龄发放挂上钩。

 31b1db39b3864e6f8687bcaf0823690f.png

不仅如此,村里还在投放点上张贴《外冈镇望新村石泥组垃圾分类公示栏》,34户村民都在表格内,每户村民的垃圾分类情况做得怎么样,一目了然。

通过“党建引领+村民自治”的创建模式,监督和奖励双管齐下,自今年3月份推行垃圾分类工作以来,居民支持率从最初的30%上升到100%,投放准确率从50%上升到90%,湿垃圾纯净度达到96%。


(外冈镇供稿)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