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右看,一、二……”电视里,整齐一致的方阵,铿锵有力的步伐,参加国庆阅兵的队伍正向前踏步走。电视外,祖孙三代看得聚精会神、心潮澎湃。
这里是外冈镇望新村退伍老兵徐建的家,和一般人看国庆阅兵直播有点不一样,他们家看阅兵,还带着一份小小的自豪感——在他们家,三代人中先后有十人参军入伍,保家卫国的精神在这个小家里代代相传。
十人当过兵,海陆空三军齐全,对于他们而言,观看阅兵式已经是一种家族传统。“因为都当过兵,所以对阅兵非常有感情,想想过去,看看现在,真的打心底里很欣慰。” 徐建说。
徐建的父亲徐志文是一名退伍军人,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他看着眼前的一幕幕,感慨万千:“还记得开国大典的大阅兵,当时飞机要飞两遍。现在完全不同了,飞机管够,还都是最新式的,中国真的是强大了!”
徐志文告诉记者,解放军的恩情与精神一直感染着他,“还好解放军来了,不然望新就毁了。”他回忆:“当年,解放军对我们老百姓也很友善,所以我从小就觉得当兵好。”1955年,徐志文毅然决定报名参军。由于条件有限,当时不论是住所还是使用的武器都十分简易。“最先进的大炮一次也只能打一发,每次打完都要靠人工再装进去,很危险。”
20多年后,儿子徐建入伍,成为一名舰艇枪炮兵,跟父亲那时比,武器装备也有了变化。“炮是三七炮,一秒钟两点七发,可连续发射。”
“现在的肩章是金灿灿的,看上去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越来越漂亮……”听着长辈们的故事长大的徐佳平,是徐建的侄子,2005年,他成为一名海军士兵。通过老照片比对,他注意到,自己也曾在大伯待过的训练队待过,但不管是军事力量还是环境,又有了巨大变化。“到我那时候,炮可以一分钟几千发了,真得觉得不可思议。”
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一件件完好无损的纪念品……这些老物件,一家人都小心保存。从徐建的父亲到他的侄子,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当兵路,让他们一家人见证了中国军事力量从弱到强的巨大变化。
“立正,敬礼,头摆正一点……”从稍息、立正再到行进,徐建的孙子徐文迪学得有板有眼。如今,家里这位第四代小成员,也开始有了自己远大的抱负。“我以后也要当兵,跟祖爷爷、爷爷和舅舅他们一样,雄赳赳,气昂昂,保卫祖国。”徐文迪说。
作者:嘉融媒记者周玉林,编辑:王丽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