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化嘉定”:城市的魅力之源

日期:2019年10月4日 11:42:27 文字 【 】【增加行距】【缩小行距】【加粗】【高亮】【还原 浏览:

南宋嘉定十年(1218),嘉定建县。首任嘉定知县高衍孙在百废待举,经济十分困难之际,确立了“教化人民,培养人才”的治县方针,这对“教化嘉定”的形成,是一个重要的开端。但教化的形成,绝非易事;新中国的成立,翻开了新的一页。

36107cd8f4764684a0b5b992f9d20af5.jpg

70年,从扫除文盲到农村教育改革,从公信教育到品质教育,重教祟学是嘉定始终的坚持;从露天大戏到剧场演出,从送戏下乡到数字“点单”,公共文化让市民触手可及;从曾经随处可见的脏乱到如今整洁的路面,从过往楼道乱堆物到现在美丽小区的营造,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嘉定,正在不断提高嘉定市民的生活幸福感和满意度。

70年,经历了无数人与事的积淀,“教化之城”已被赋予更多意义与新的目标:让传统文化滋养心灵、让公共文化触手可及、让文明创建蔚然成风……教化精神,正逐步成为嘉定文化的灵魂,为嘉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重教祟学:打造一片“森林”

嘉定建县第二年,即公元1219年,高衍孙就着手建嘉定孔庙,依庙建学,庙学合一,它是嘉定历史上的第一所官学——嘉定县学。不久,嘉定第一所书院——北府书院创立。明清时期,嘉定出现了一大批书院,先后有练川、明德、南城、清廉、震川等二十余所,其中以当湖书院和震川书院最为著名。

f1e06b79684c401f9f233f0e8cc39d3b.jpg

八百年来,人文代起,弦诵不辍,风教之隆,冠甲江南。然而,新中国成立之初,嘉定这座因科教闻名的卫星城,在广大的农村和中心城区之间仍存在着较大的教育鸿沟。如何办好学校,提供更好的教育,是摆在嘉定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从普及教育扫除文盲,到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再到深化品质教育,70年来,嘉定始终把教育摆在重要地位,作为兴县兴区、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不断探索教育改革。

嘉定农村教育综合改革起步于1985年,10年的改革磨砺,撤并村校,有阵痛也有收获。10年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使农村校舍气派了,教师专业素养提高了,教育的区域发展相对均衡了。

随之而来的,还有嘉定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断前进——成为教育部实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燎原计划示范区和“构建督导评估机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验区及社区教育实验区。1994年,嘉定又获评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先进区,1998年列为全国10个素质教育区县之一。2013年,嘉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品质教育”的办学理念。基于嘉定的文化底蕴、区域定位与未来发展,品质教育的追求,是发展“品位高、质量优”的教育,推动区域教育内涵的整体提升。

有人说,师资像把“刀刃”,越磨越锋利;而办学绩效,则是“杀手锏”。70年漫长岁月中,嘉定教育从校长负责制、职称改革,到课堂教学实验、重视职业教育,开门办学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外聘校长,让办学机制活起来,打造了一批批好学校。

进入新世纪,为满足老百姓对教育的多元化需求,嘉定积极拓展多元办学。桃李园、远东、怀少等一批民办学校相继建立,大众工业学校、工艺美校、上海科技学院等一批职业院校得到重点建设。

近年来,嘉定还坚持“借力提升,做强内功”,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一方面,通过“借力提升”,依托科研院所、高校和专业教育机构,结成跨地域办学联合体,打通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连接通道,引进高端教育品牌,聚合名优教育资源,先后与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世外教育集团、中科院上海分院、黄浦区教育局等开展教育战略合作,先后引进交大附中嘉定分校、华二初级中学、同济附中附小、中科院上海实验学校等高端教育品牌学校16所。

dec196af2b1f4e8096f42ff244c52238.jpg

另一方面,嘉定又谋求“做强内功”,大力推动紧密型学区集团建设,生成教育合作力量。2015年至2018年,共成立6个教育集团、4个学区,学区化集团化办学覆盖全区100%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正是在这样的教育转型发展背景下,全区近200所学校成为师生们的“筑梦田”。

此外,启良中学、练川实验学校、华江中学、马陆育才联合中学等12所市初中强校工程实验校,以点带面实施质量攻关计划,通过改进课程教学、培育学校特色,着力提升自身办学活力,切实提高办学质量。让各类学校均衡发展,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这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所有嘉定教育工作者知行合一的表现。全区学生家长满意度测评连年超过95%。


传承文脉:传统与现代兼收并蓄

过去,在不少人的印象中,郊区的剧院和上海市中心区的大剧院相比,演出水准可能要打折扣。但在嘉定,纽约爱乐乐团、英国皇家爱乐乐团等高水平院团都来演出过,百老汇巨星布拉德·里特尔,钢琴家李云迪、舞蹈家杨丽萍等名家大师都曾在上海保利大剧院的舞台上献演……现代化的、多元优质的文化资源,对嘉定市民来说,已触手可及。

而在老城,“教化嘉定”的源头、有“吴中第一”之称的嘉定孔庙内,以“金声玉振,嘉定儒风”为主题的2019孔子文化节围绕“礼乐修身篇”“崇德尚文篇”“儒韵和风篇”三大篇章的14项精彩主题活动,向市民展现嘉定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儒家文化的独特魅力。

47811e40fb2042b3bd5fa35910d0476a.jpg

新与旧的碰撞,现代与传统的融合,交织成一曲和谐发展的文化进行曲,响彻嘉定上空。一直以来,嘉定立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激活文脉推动城市更新。1952年,嘉定星艺锡剧团成立,3年后改名为嘉定县锡剧团,剧团紧紧扎根农村,坚持下乡演出,在物质和精神生活相对匮乏的年代,影响了一代嘉定人。

“一根扁担两条腿,送戏上门为农民。”这是嘉定县锡剧团十年如一日的工作宗旨。老人们还依稀记得,演员们会划着小船来到村里,船停靠在小河边,舞台就搭在打谷场上,当地人就像过节一般,呼朋唤友前来观看《六里桥》《双推磨》等一批锡剧剧目……今年,锡剧团里的老友们,又自发聚在一起,复排《六里桥》,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

946c1a06cafc4fa6a4b2e39f7ad35256.jpg

正因为有一代又一代嘉定文艺工作者的坚持与努力,2018年,嘉定成为全国第4个“中国曲艺名城”。在嘉定,民间曲艺的多彩风华,构成了这座城市的独有韵味。

2019年,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揭晓,嘉定榜上有名,成功创建成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综合成绩位列东部地区第一名,这也是继“中国曲艺名城”后,嘉定拿到的又一块“金字招牌”。

首创“一站式”公共文化数字服务平台,在全国率先提出“一座城市一张网”的公共文化数字服务理念,建立“文化嘉定云”公共文化数字服务平台……嘉定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开展的标准化、数字化、社会化等方面的探索,形成了独特的“嘉定模式”,以多项突破和首创在全国形成引领示范。

b3d037e7209b4d75bf658c04f63798e0.jpg

市民们满意的背后,是嘉定首创的县域集成性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2015年,嘉定成立标准化办公室,在全国范围内首创“可量化、可执行”的264项公共文化服务标准。这项标准对全区各层级近400个公共文化设施的服务保障、运行管理、质量控制等各个方面进行规范。特别是2018年以来,嘉定重点加强了公共文化“神经末梢”建设,提升村居综合文化活动室软硬件水平,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近年来,随着嘉定图书馆新馆、上海保利大剧院、韩天衡美术馆、“我嘉书房”和一批民间收藏馆的出现,嘉定市民的文化需求不断得到满足。


创城:让文明蔚然成风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嘉定市民的综合素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发生着“质”的转变。在嘉定,文明已蔚然成风。而这一转变的背后,是嘉定艰辛的创城路。

2017年11月14日,嘉定获评全国文明城区。如果从2012年算起,嘉定走了六年创城路。但早在2000年,嘉定就已提出创建上海市文明城区的目标,这项工作还写入了“十五”发展规划。2005年4月,嘉定首次获评上海市文明城区,随后区委动议争创全国文明城区,并于2007年开始谋划相关工作。2012年4月,区委感到时机成熟,全面启动了第一轮创城三年行动计划,提出确保到2015年创建成为全国文明城区提名城区的目标。

在创城的6年时间里,嘉定志愿者数量从2012年的10万人,发展到2017年的20余万人,逐步构建起了一个区级志愿服务中心、12个社区志愿者服务站、327家志愿者服务站、8414个志愿者服务项目的志愿者服务体系。从政府主导创城行动,到嘉定市民自发参与,这样的转变令人欣喜。

b6403df55f9b4ceebe07bb80cafd0e2d.jpg

创城极大改变了嘉定,全区群众有目共睹。嘉定也清醒地认识到,对照高标准、高要求,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还有大量瓶颈难题需要突破。

嘉定成功创建成为全国文明城区已有近两年时间,但全国文明城区建设的步伐却从未停止。两年来,嘉定扎实推进创城长效建设,通过“美丽系列”创城示范点打造行动、专题调研、常态测评督查等,把全国文明城区的牌子擦得越来越亮。


记者:李华成,实习编辑:徐晔

ab163dec42b148cba17b4c1ba17beebf.jpg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