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自己还没步入老年的,家里都有老人,步入老年的,操心以何种方式过好退休养老生活。据统计,截至2018年12月底华亭镇共有户籍人口2.45万,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达1.09万,约占户籍总人口的44.5%,同比上升5.5%,并有逐年增长的趋势,人口老龄化形势十分严峻。
——华亭镇副镇长 顾海峰
“我一个人住,出门买菜也不方便,能不能给我送个饭?”
“平时在家没事做,最好活动多点,我也高兴参加的。”
“我老爹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我还要上班,不方便照顾他,能不能叫个阿姨帮忙?”
通过调研走访,我了解到了老人们的需求,经仔细梳理发现我镇养老服务工作还存在以下不足:
养老场所较稀缺,设施设备不健全。
华亭镇为纯农村地区,下辖13个村(居)委,地域较广,大部分土地为农田,原有养老机构只有华亭敬老院1个,另有标准化老年活动室20个。养老场所硬件设施设备较为陈旧,不能满足全镇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且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空巢独居老人多,“吃饭难”问题显著。
华亭镇的年轻劳动力大多在其他街镇工作,白天留在家中的基本都是老年人,还有部分老人为独居状态。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老人自己做午饭十分不便,尤其是对于腿脚行动不便的老人,吃饱、吃好午饭成了一个大难题。原有的社区老年人助餐点供给能力有限,无法满足所有老年人的需求。
养老服务形式单一,服务模式固化。
受传统观念影响及客观条件制约,农村地区老年人文化娱乐活动以棋牌娱乐为主,形式单一。现在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及信息技术的普及,老年人的文娱需求逐渐呈现出多样化态势,资源和服务的供给不足,已无法满足老年人更高层次的需求。
根据我镇人口分布散落、经济基础薄弱、公共交通不发达等现实情况,我意识到:只有因地制宜,着力在夯实基础、整合资源、创新模式等方面下功夫,全面推进养老服务工作社会化,才能真正解决老人们的实际困难。
一、加快养老场所建设,改善薄弱基础设施
根据国家“9037”养老策略(即居家养老比例为90%,社区养老为3%,机构养老为7%),华亭镇积极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社会化体系:
增加养老床位。
经过各方努力,华亭敬老院三期养老床位已达880张,为本区公立敬老院中养老床位最多的一家。现有入住老人总数510人,平均年龄为86岁;职工106名,其中护理人员77名。目前无排队轮候老人,11月底入住率58%,现有300多张空床位面向华亭镇的老年人,解决了华亭地区养老护理床位一床难求的养老现状。
开设独立专区。
将六号楼全部房间改建成认知症独立专区,设置认知症床位48张,配备专业护理人员,目前已入住8名老人。院方不断摸索认知症老人的特性、对入住老人进行风险评估并制订可行的照护计划,在降低认知症照护中的风险的同时,不会因为过度保护而降低老年人的幸福感,确保认知症老人能在专区内维持较好的生活品质。
新建服务场所。
根据地域分布情况,分别在嘉行公路3218号(唐行片区)和华谊一路172号(华亭片区)建设综合为老服务中心2个,总面积 1787.3平方米,已满足社区为老服务场所应有面积为常住人口数的4%的设置要求。两个中心均涵盖老年人助餐点及日间照护中心,集“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医疗服务、文化娱乐、紧急援助”等各项为老服务功能为一体,着力为老年朋友提供标准化、专业化、体系化的助老服务,使老年朋友们能够享受高品质养老生活。
二、整合利用现有资源,提高老年餐覆盖率
摸清助餐意愿。
华亭镇地域广阔,村庄分布较散,公共交通覆盖面相对不足,老年人出行就餐较为不便。为进一步了解全镇老年人的实际助餐需求,我们对全镇10%的户籍老年人进行了助餐意愿调查,同时,通过村居委开展了2次助餐需求排摸工作。
提升配送数量。
经不断协调努力,我镇根据有助餐需求的老年人家庭居住地址分布情况,规划了5条送餐路线,由镇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的助老员们负责配送老年餐。助老餐配送数量从2018年4月的每日29客,增至目前每日85客,截至11月底助餐数量累计达17000余次。
设立分餐点。
为满足更多老年人的助餐需求,打通老年人用餐工作的“痛点”和“难点”,我们与各村(居)委沟通协商,设立了13个村居分餐点。目前正积极与第三方餐饮公司沟通洽谈,打算通过志愿者结对互助送餐上门的方式,真正打通老年人助餐服务“最后一公里”。
三、丰富养老服务形式,创新服务管理模式
开展“医养结合”、“教养结合”相关活动。
与社区卫生中心联手,为域内老人提供医疗服务、健康体检、家庭病床、专家门诊、健康管理等服务,解决老年人面临的突出的医疗问题;与华亭成校合作,每周一至周五轮番开设远程收视、健身操、知识讲座、色彩缤纷课堂、手工制作、读报等课程,为老人们提供更多学习、交流、展示的机会。
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温度。
持续开展居家上门服务,由8名助老员为46名低保低收入老人提供上门服务,主要包括生活护理、助洁、助行、洗涤、代买代办、精神慰藉等服务。为提高服务质量,镇民政办还制定了助老员考核管理制度;深入开展“老伙伴”计划,由47名低龄志愿者结对235名高龄老人,截至11月底,志愿者慰问总数(电话及上门)10340次,开展老年人健康讲座、睦邻活动10余次。今年重阳节期间,志愿者们还为老人们制作了爱心糕点、面点,筹办了文艺演出。
设立养老顾问点、代办点。
在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内设养老顾问点、代办点,方便老人咨询养老服务设施、项目、政策等问题;选聘有耐心、有爱心、擅长跟老人沟通的人担任养老顾问。养老顾问需参加专业培训,在做好基本服务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开展拓展服务的能力,切实根据老年人的自身情况制定适合的养老方案,使老年人真正享受到助餐、长护险、家庭医生等政策福利。
来源:“上海嘉定”微信公众号,编辑:倪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