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己要有信心,遇事要想开一些,没有过不了的坎……”一句温暖的开解,让原本处于“冷战”中的家庭化解了危机。在嘉定新城(马陆镇)立新村的党群服务站内,曾在西藏工作期间担任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的倪惠康像往常一样,义务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调解矛盾、化解纠纷,俨然一位“社区调解员”。
嘉定新城(马陆镇)在扎实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过程中,积极发挥各基层单位党群服务站的作用,开设党员工作室,鼓励在职党员和退休党员带头开展各类“亮身份、树形象、作奉献”的志愿活动,涌现出了许多像老倪这样优秀的共产党员,他们主动要求加入党员工作室,在各自熟悉的领域服务群众。被居民称之为“家门口有个百宝箱!”
百宝箱每周都“开箱”
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来,嘉定新城(马陆镇)各村、社区基本上每周都会定期开展两场左右的党员服务活动。例如仓场村每周一、三、五上午由党员志愿者自发来到工作室接待服务群众。这些党员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结合各自业务专长,为村民提供各类服务,除了比较常规的帮助村民理发、量血压、磨菜刀等,工作室还会邀请村民给村里提意见,收取建议后第一时间与村委积极沟通,及时处理来自百姓身边的疑、难、杂问题。
丰登路局部路面出现坑洼,导致下雨积水,不利于行人通过;仓场小学对面停车场大卡车随意停放,阻碍附近居民小车出行......党员志愿者认真将问题记录好反馈给党组织,经过村两委班子商议,目前路面问题已经修复好、对停车场也加强管理装上了限高杆,给村民带来便利。
会“移动”的百宝箱
由于党员工作室从空间上来说确实有限,所以许多党员志愿者主动出击,深入群众身边。新联社区除了在邻里中心设置党员工作室以外,还将路边部分联勤岗亭也设为党员工作室,并制定了明确的轮岗制度,保障居民可以在岗亭找得到人、办得了事。社区干部回忆,上周唐家苑小区北区有一位阿姨出门忘记带钥匙,被反锁在门外,后来求助到岗亭。经过交谈,得知阿姨住在2楼,于是当值的党员带着一位联勤队员搭着梯子进屋,帮阿姨从里面把门打开了。11月至今,岗亭里还发生过两起拾金不昧的事迹,最终都找到了失主。
樊家村老党员(左一)严兴明了解到村里有一对老夫妻都是聋哑人后,主动申请成为他们的帮扶联系人。由于聋哑夫妻要用手语沟通,严兴明还特地去学了手语,方便平时与他们交流。严兴明自己腿有残疾,走路一瘸一拐,可他每周至少有4天会去夫妻俩家里走动,他说每天都不放心要去看看,留意好他们家中的一些细微之事。一旦聋哑家庭出门办事,身边没人照应,又无法和人交流,严兴明都会坚持与他们一同前往。
能人抱团迸发能量
目前,嘉定新城(马陆镇)各基层党员工作室发展迅速,希望社区、白银社区、陆家社区等单位的党员工作室,几乎都具有义诊、生活用品维修、法律咨询、智慧软件教学、就业咨询等老百姓需求度高的功能。党员志愿者也几乎都是本专业从业者,由心理专家、水电工、律师、医生等组成,且成员数量不断增加,形成良性循环。就像一位党员工作室负责人所说:“一个好的党员工作室可以让群众遇到困难找得到组织、找得到依靠,也让党员找到了发挥作用的平台、让基层党组织找到学习的榜样,一举三得,同时也打通了党员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嘉定新城(马陆镇)将党员工作室建在了村居里,让党建抓在了人心上。村居的整体服务功能得到提升,接待群众、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也得到了提升,为城市发展稳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党员工作室在各类服务群众的工作中发挥了领头羊的示范引领效果,起到了党群连心桥的作用。
接下来,嘉定新城(马陆镇)将继续围绕“让群众遇到困难找得到组织”的初心来打造更接地气、更有特长、更受喜爱的党员工作室,使其成为培育党建品牌、培养党务干部、服务党员群众的一张新名片。
来源:上海嘉定APP,编辑:王丽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