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他们出发了!瑞金医院北院3位医务人员驰援武汉

日期:2020年1月25日 11:18:06 文字 【 】【增加行距】【缩小行距】【加粗】【高亮】【还原 浏览:

除夕夜本该阖家团圆,但昨晚,在上海虹桥机场,唯一一架前往武汉的飞机即将出发,飞机上的乘客是上海首批支援武汉疫区的医疗队,其中包括3位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院的医务人员。

c31c1b5813d440c4b1492943a59a2536.jpg

听说医院需要专业护理人员支援武汉,瑞金医院北院ICU的护理骨干们没有丝毫的犹豫,纷纷报名请缨。经过医院遴选,并在充分评估人员身体健康状况后,仅仅2个多小时,一支由8位北院护理骨干组成的援助武汉队伍(6位正式队员、2位后备队员)组建完毕,进入待命状态,随时准备出发。

b7dfcf8dc58d4f2fa986d19fab8557eb.jpg

57岁重症科主任陈德昌:去一次武汉就圆满了

6de19cb83ed04deea2ead789234aa55e.jpg

来不及吃年夜饭,晚上6点左右,瑞金医院北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陈德昌教授准备从家里出发。

57岁的陈德昌是上海首批支援武汉的医生之一。除夕下午3点,结束行前培训的他,准备回家和家人吃一顿简单的年夜饭。还没等年夜饭备好,接到通知的老陈就踏上了征途。

“我们做重症科的,就是要冲在前面。上一线,打硬仗,这是我们的责任。如果医务人员都退缩了,那还有谁冲在前面呢?没有国,哪有家?我的家人都非常支持我。”

陈德昌毕业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既是瑞金医院北院重症医学科学科带头人,也是中国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候任主委,有着近三十年危重症救治的丰富经验。

a018479cf2b44c408e9bfae4edab0318.jpg

他说,无论是当年的SRAS,还是汶川大地震的医疗救治,重症医学一直冲在公共卫生事件第一线。自己与妻子都是军人出身,在国家人民有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是天职。

他回忆道,2003年非典肆虐,当时作为二线医务人员,参与预防保健工作,至今想来还有一丝的遗憾。

“我和领导同事说,我去一次武汉就人生无憾,圆满了。”机场候机大厅,陈德昌的话掷地有声。这一次,他作为首批支援武汉疫区医疗队的副队长,驰援武汉。

e8f185d91f28453fa713419954ae0c03.jpg

90后女护士:这次换我们保护你们

1993年出生的叶夏莉是瑞金医院北院ICU的护士,今年是她工作的第4个年头。

前一天晚上,医院正在物色人选,当护士长询问叶夏莉的意愿时,她没有迟疑,在征得父母同意后,当即请缨参加赴武汉医疗队,并即刻整理行装,准备启程。

叶夏莉说,2003年非典肆虐时,自己年纪还小,对疾病没有什么概念。但是印象中,穿着白大褂的医务人员很厉害、很神圣。

“那时候他们保护我们,现在换我们来保护你们。一穿上白大褂,我就是充满使命感。总要有人冲在前面。” 叶夏莉温柔而坚定地说道。

和她有类似经历的,还有1992年出生的叶倩茹。两人同为护理部骨干,相近的年龄、相似的想法。在这除夕夜,两位姑娘一起出发了。

74a4803ef91f4cd7974839e1b85045ed.jpg

“没什么好犹豫的,我当初学医就是为了治病救人。此时此刻武汉病人更需要我们。而且我还没成家,比起其他的几位有家庭有孩子的护理同事,我们更适合先去。相信我们,一定会凯旋。”叶倩茹说道。

医院ICU护士长顾芸芬告诉记者,作为朝夕相处的同事、战友,无论谁去,内心都依依不舍,但又知道这是职责所在。

“她们就像我的小孩一样,走之前给她们买了点爱吃的零食,打打气。” 候机厅里,瑞金医院北院常务副院长赵任带着几袋零食来送别,还和她们说起了自己2008年支援汶川的经历,为两位“90后”护士加油鼓劲。

从“60后”到“90后”,白衣天使救死扶伤、薪火相传。

嘉定出征武汉医疗队集结完毕!随时准备出发!

除市属的瑞金医院北院3名医务人员,已经随上海第一批赴武汉医疗队出征外,嘉定区其他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也整装待发!

前天,嘉定区卫生系统连夜向各医疗单位发出“召集令”,征募呼吸、传染和院感专业医师和护士。一夜之间,来自南翔医院、江桥医院、安亭医院、区中医医院的19名医护人员顺利组队。他们时刻待命,随时准备出征。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他们为人父母,也为人子女,他们也是血肉之躯,但他们明白,自己的使命与担当!

致敬英勇逆行者,期待他们健康平安归来!


作者:嘉融媒记者印沁沁,编辑:顾娴慧

9ebe6846d7884c65bc10704164c300cc.jpg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