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亲爱的社区防疫“翻译官”

来源:上海嘉定 日期:2020年3月5日 12:30:50 文字 【 】【增加行距】【缩小行距】【加粗】【高亮】【还原 浏览:

随着企业陆续复工复产复市,返沪的外籍人士也日益增多。防范境外病例的输入风险,社区是重点。在外籍人士聚居的小区中,面对语言不通、交流不畅的情况,如何落实疫情防控要求?记者进行了探访。

“你好!这是你要的体温计。”一大早,安亭镇新安社区志愿者宁久兰敲开了美籍返沪人员Chris家的大门。2天前,Chris从埃塞俄比亚回沪,按照要求,在国际学校任教的他需接受14天的居家隔离健康观察。独居,加上不懂中文,这期间的生活保障成了问题。了解到Chris的情况后,宁久兰主动与他联络,交谈中得知他急需一支体温计,于是,宁久兰通过社区工作人员向药店订购,在到货的第二天,就将体温计送到了Chris的手中。

91f87d986d7243f3ab4f574713b65b70.jpg

安亭镇新安社区有200多名外籍居民,主要来自欧美国家。早在2月初,居委会就在小区业主群发出倡议,招募了一批懂外语的后援力量,担任社区防疫“翻译官”,协助开展人员排摸、登记等工作,精通英语的宁久兰成为其中一员。打电话询问外籍居民返沪日期,指导他们报告体温、登记个人信息,协助采购急需物品,成为她的日常服务内容。

“第一轮排摸我印象很深刻,一天就打了上百个电话,每家每户去了解有没有体温异常或者是不适情况的,有没有外出的,有没有返回的。”说起初步的排摸工作,宁久兰记忆犹新。由于社区周边外企众多,居住在社区的外籍人士流动性也较大,人员信息经常出现与之前的登记不一致的情况,为了防止人员登记出现漏洞,电话联系房东、工作单位成为核实信息的重要方式。

而外籍人士返回社区后,日常生活的保障也需要有人跟进。“他们缺什么,就会直接告诉我们,每周进行统一的采买。”负责志愿者工作的社工郝健美说。为了方便有代购物品需求的外籍居民,他们还设置了一个公共账户,代购完成后,外籍居民直接转账即可。

考虑到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大多都不会说外语,宁久兰和伙伴们特地将常用的几句话翻译成外语打印在纸上,遇到外籍人士,可以直接出示给他们看。在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的通力配合下,目前,新安社区已经完成所有外籍居民的排摸工作,对即将返沪的人员信息,也提早掌握,及时安排人员跟进。

acbbe293138f4cdebde4c0cf8707f0ad.jpg

“志愿者的加入,让我们感觉特别暖心。”新安社区党总支书记陈莉萍感慨道。志愿者们热心细致的服务,也让不少外籍居民感动。3月4日一大早,居家隔离健康观察期满的德国籍居民Karsten来到居委会,将自己从德国带回来的一盒口罩送到了社区工作者的手中,“谢谢!各方面的工作都很到位,我非常感激。”通过德语翻译,Karsten表达了自己的感谢。在志愿者帮助下,Karsten居家隔离期间的生活非常顺利,“大家互相合作、待人友善,这种精神让人很敬佩。”Karsten表示,如果条件允许,自己也想加入志愿者队伍,协助做好社区防疫工作。

来源:“上海嘉定”APP,作者:嘉融媒记者王安琪、吴添翼,编辑:王丽慧

31c5264c107249d29ad322643631746d.jpg


分享到: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