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第一高楼里,这些成功人士透露了“闯上海”的秘密

来源:上海嘉定 日期:2021年5月16日 14:30:14 文字 【 】【增加行距】【缩小行距】【加粗】【高亮】【还原 浏览:

上海一直以来都是创新创业的沃土,是大家心生向往、追梦圆梦的地方。

ea47f635c4f2406e8d39ed45f48c5e51.jpeg

城市数字化转型是上海面向未来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5月15日,以“闯上海 创巅峰——聚创新力量 创数字城市”为主题的第二届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召开,青年创新创业者们激荡智慧、共通才智,深入探讨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未来之路。

“上海一直以来都是创新创业的沃土,是大家心生向往、追梦圆梦的地方。”论坛上,“机遇”成为青年创新创业者口中的热词,他们分享“闯上海”的经验,从中寻找新机遇、激发新活力。

城市数字化是百年未遇的机会

“一个城市怎么为创新创业企业提供所需要的资源?城市数字化是一个百年未遇的机会。”中国工程院院士、阿里云创始人王坚说,“城市数字化是在未来100年最重要的事情,还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替代它。”

王坚认为,100多年前,城市完成了一次最伟大的转变,就是电气化。2003年美国工程院发布了一个关于20世纪最重要的工程技术发明的榜单,电气化排在第一。王坚将“数字化”与“电气化”相并列,认为这是城市转型的又一个里程碑。“数字化的重要性应该放到这样的角度来思考,而不是简单认为用已有的数字化手段帮助我们完成城市的数字化。”他说,“我非常敬佩上海提出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勇气,也相信未来10年、20年人类历史上一定会完成城市数字化。”

25cb305e708b49dfa4ed4c1cee8be79d.jpg

王坚

中科院院士、上海交大转化医学研究院执行院长樊春海则介绍了一项颠覆性技术——DNA大数据存储。他说,DNA大数据存储和量子计算、量子通信等前沿技术的代表,写入了国家“十四五“规划,国家正加快布局。

在数据爆炸的倒逼下,新的数据存储方式、算力等问题,都迫切需要颠覆性的新技术来解决。“1000万块硬盘的数据用50克DNA就可以存下来,可以随身带走,全世界44个ZB的数据200公斤DNA就可以存下来。”樊春海说,这项完全颠覆性的新技术,带来超高密度、超强寿命、超低能耗、超强抗干扰能力,但在写入速度、写入成本、读取方式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这是挑战,也是机遇。”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量子技术领军人物金贤敏阐释了数字化时代算力对全行业及全社会的影响,以及量子计算的应用前景。他以“5G”作为类比:5G通信速度提升、延时减少,给各行各业带来机会,大家围绕这个新能力做应用研发;量子计算也是一样,指数级算力提升之后,就会开拓出新空间,给各行各业带来新的机会。

数字化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看到机遇并把握住机遇,是创新创业者们获得成功的前提。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国内对硬科技的需求越来越明显,量子计算公司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金贤敏在去年创办了国内首家光量子芯片及量子计算机公司,获得近亿元天使轮投资。

c043adf1a3914c12b663867e1e797fb1.jpg

舒强

应用领域的创新创业更是遍地开花。上海同驭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智能驾驶领域,在公司创始人舒强看来,汽车行业正在经历史上最全面、最深刻的数字化转型,牢牢抓住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新机遇非常重要。他说:“汽车的新四化——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和共享化,无一例外都用到了数字技术,是数字化转型在汽车产业的具体表现。”

舒强举例,现在的汽车产业,就像10年前智能手机取代功能手机一样,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重大变革。机械化汽车底盘已经有上百年历史了,但现在也必须数字化。在他眼中,这是一个新的机遇,“在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分析新需求,突破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是很关键的”。

上海钛米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把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医疗实践结合的创业公司。创始人潘晶认为,医院的组织形式200年都没有发生过大变化,近几年机器人开始慢慢走进医院,这就是一个历史机遇。

0443e9fb7a484d2fba27a09cdf22cca0.jpg

潘晶

潘晶说:“交叉感染是医疗实践中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由机器人提供的医疗服务,不仅可以24小时不间断,还能减少感染。疫情期间,钛米是唯一一家有证的提供消毒机器人产品的公司。”钛米创办仅5年,现在已经进入了300家大型三甲医院,成为第一家为智慧化医院提供解决方案的医疗机器人平台公司。

选择在上海,因为有创新创业氛围

“去年12月,我们的数字病理扫描系统在上海获证了,这是全国第一张硬件+系统+软件+智能化服务的一张证,感谢上海有这么好的审评和药监,以及医院临床系统,可以支持我们这么快拿到证。有了这样的产品,就可以真正实现24小时无人值守的稳定、高效精准的服务。”说到上海给予的支持,何川语调上扬。

何川是复星杏脉董事长,也是复星健康控股执行总裁。她说,这些年,深刻感受到上海特别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感受到企业蓬勃发展的趋势,感受到科技发展带来的魅力、驱动力和感召力。她认为,正是在对的环境中,才让他们能够“坚持做对的事、难的事、需要时间积累以及有创新的事”。

d5525e8583784d0aad6a3e6cef4c1699.jpg

何川

医疗、交通、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触手可及。来自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的武震宇,讲到了传感器之于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意义。上海率先布局,在嘉定建设了上海市工业研究院,这是微基电系统芯片的策源地,武震宇也参与其中。他说:“疫情暴发时,全球红外测温仪有60%都来自于嘉定,如果没有这个传感器,疫情防控会有一定的缺口。”

人才集聚度高,产业链完整,在创业者眼里,上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潘晶说:“其实不是我们选择了上海,更多是上海选择了我们,我们的职业生涯和创业生涯也是跟随着整个大环境一起成长,我们还有很多小伙伴,都是在不同的细分领域里扎下去,具备了核心的创新能力。”

在上海骑鲸客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CEO、总导演王霆看来,“我们选择在上海创业,就是因为这座城市一直在给我们一种改变的力量,让我们与这个城市的活力紧紧地连接在一起”。

新尾图.png

编辑: 卓明霞

来源:上观新闻

分享到: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