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由位于嘉定的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影医疗”)牵头,携手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协同创新,共同完成的“高场磁共振医学影像设备自主研制与产业化”项目荣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此次获奖的联影医疗通过十余年多学科团队联合攻关,研制出我国首台3.0T磁共振整机产品,有力改变了我国高端影像核心技术缺乏的被动局面,重构了高端医疗设备国际产业格局。联影医疗也成为高端医疗装备行业首个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科技领域最高荣誉的企业。

项目团队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前合影
自主创新,攻坚核心“硬科技”
磁共振被誉为“尖端医疗设备皇冠上的明珠”,是心脑血管、神经和肿瘤等多种重大疾病影像诊断的“利器”,被视为现代化医疗的重要标志。高场强磁共振可让临床诊断更精准,也能为脑科学等重大前沿科研提供精细的结构和功能成像,是科研领域必不可少的科学仪器。然而,磁共振的研发涉及学科门类繁多,技术体系精密复杂,研发难度极大,高场磁共振研发壁垒尤其高筑。
长期以来,由于无法掌握核心部件和技术,国产磁共振设备主要占据中低端市场,高端影像设备国产率不足5%,3.0T磁共振100%依靠进口。

项目自主研发高场磁共振核心部件超导磁体

项目自主研发高场磁共振核心部件梯度功率放大器
“从成立之初,联影就下定决心要改变行业现状,改变的唯一途径就是自主创新。” 联影医疗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强说,项目启动伊始,联影就定下创新目标:必须深度融合产学研医各界力量,必须对标国际最先进水平,必须实现所有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的自主研发。

联影3.0T磁共振脑神经纤维断面扩散张量成像
项目团队潜心研发,经过多年联合攻坚,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项目成功创建了“软硬件协同”的磁共振快速成像技术体系,构建了影像数据“稀疏采集、快速扫描、精准重建”创新的技术路径;攻克了系统核心部件,实现大功率高精度梯度与射频功放等信号激发与快速扫描关键技术的引领;突破了高场超导磁体制造工程技术,建立了高场强磁共振整机自主制造体系;率先建立了脑中风、心脏病和微小肿瘤“既快又清”定量磁共振成像诊断方法,实现了重大疾病诊断新技术的临床推广应用。项目获知识产权147项,其中发明专利124项,构建了完备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
产学研医协同创新,构建创新生态圈
“打造适合产学研医融合创新生态是成功的关键所在。”张强表示,“此次项目打通了‘基础研究-临床应用-转化医学-产业转化’全链条,是企业、科研机构、医院深度融合创新的典范。”
早在联影成立之初,联影医疗与深圳先进院就围绕一系列核心技术开展联合攻坚。“可以说是一种技术与产业弥散融合的方式,十年如一日地无缝对接合作。” 项目首席科学家、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郑海荣说,“双方以产业转化为目标,通过战略合作实现顶层设计,随后通过共同申请项目确保密切技术合作,并联合培养人才,实现人才与资本的双向流动。”

联影3.0T 磁共振在医院投入使用
不仅联合科研机构,临床医院也是医疗科技创新的重要来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毅然决定做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联影的磁共振设备在2014年底就进驻了301医院,早期设备还不成熟,我们在医院临床应用过程中通过不断反馈提建议,与联影一起不断调整和打磨设备,优化磁共振的序列、参数、系统的整体性能,让设备更加贴合医院的临床需求。如今联影图像质量、扫描速度各方面都达到国外产品的同等水平,某些领域甚至实现了超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放射诊断科主任马林回忆,以往最先进的设备往往在海外打磨应用,待到成熟后才进入中国,中国医生很少能参与原创性高质量科研,但基于联影全球领先的最新技术,以及本地强大的工程师、科学家团队,通过产学研深度、开放的合作,有效推动了产医转化。

联影3.0T 磁共振在医院投入使用
“现在不光是我们医生,特别是我们青年一线操作的技师都喜欢联影的产品。”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科主任曾蒙苏表示,“21世纪的科研已经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必须依靠团队合作的力量,期待未来高端医学影像设备成为继高铁后的第二张‘中国名片’!”
让高科技普惠更广泛的大众
目前,这一项目已经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和临床应用,并培养构建了一套完备的生产制造与供应链体系。基于此,联影现已推出多款创新的高场强磁共振设备,包括世界首台超大孔径75cm磁共振uMR OMEGA、世界首款全身5.0T磁共振uMR Jupiter以及一系列高端科研型3.0T磁共振,助力攻克重大疾病,服务脑科学等重大前沿科研探索。

联影3.0T磁共振uMR 770
这些产品已获得国内一批顶尖三甲医院的认可,并深入到全国近千家医院,国内市场占有率从2013年14%提升至目前的41%,推动了高端医疗设备的普及。
国产磁共振的普及对于满足我国大众健康需求、引领带动高端医疗装备制造行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未来,我们将持续深刻响应国家‘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号召,协同产学研医各界能量,全力推进高端医疗装备领域一系列核心技术的突破,加速原创性、引领性临床科研与创新转化,为‘健康中国’战略的早日实现贡献力量!”张强说。
通讯员:唐凌斐
编辑:王安琪、杨玉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