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夫妻档”、防疫“父子兵”,他们守护着万“嘉”灯火

来源:上海嘉定 日期:2022年1月22日 18:30:55 文字 【 】【增加行距】【缩小行距】【加粗】【高亮】【还原 浏览:

防疫工作中,有一种浪漫叫夫妻携手,有一种陪伴是父子同心。

“一会儿冷,一会儿热”,这是我们的常态

秦年生是南翔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科的一名公卫医师。自从2020年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提上日程以来,他在做好南翔镇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工作的同时,加入到了抗疫一线的队伍中。

正文图片

秦年生

“你好,我们是社区医院工作人员,过来给你做核酸采样,请提前做好准备。”在检测对象家门口,由于防护服里穿不下厚厚的羽绒服,秦年生只好把外套脱掉,在毛衣外面套上防护服。“刚脱掉的时候很冷,穿上防护服工作一段时间后全身又闷出了汗。等脱了防护服,湿漉漉的身子被寒风吹得凉飕飕的。” 这样忽冷忽热的交替,秦年生早已习以为常。

正文图片

“头抬一点,鼻腔放松,会有一点酸哦。”在居民家中,秦年生的引导十分娴熟。但两年前,他对核酸采样的操作还十分陌生。“初学时,咽拭子还好,鼻拭子我会比较担心把别人弄疼,就把自己当‘小白鼠’。”当时,他只能依靠反复观看教学视频,捅自己鼻孔摸索位置,才熟练掌握核酸采样的手法。

秦年生多年来从事突发性强的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工作,因此养成了手机24小时不静音、不关机、不离身的习惯。哪怕是深夜,一听到微信消息铃声,秦年生都会清醒过来。

有一次,秦年生晚上11点突然接到核酸采样的紧急通知。当时妻子还在浦东机场参加防疫工作,他只好把熟睡中的女儿叫醒送往亲戚家。离开之前,5岁半的女儿问他去干嘛?秦年生开了个玩笑,“爸爸去抓坏蛋。”直到第二天下午,女儿见到他的第一句话就是:“爸爸,坏蛋抓到了吗?”这句话让他既心疼又愧疚,“其实女儿什么都懂,只是一直配合着我的玩笑,就是为了让我安心工作。”

相比之下,秦年生的妻子陈丽在浦东机场的防疫工作强度更大、任务更重。一天下来,陈丽一个人要做200-300次核酸采样。回忆起妻子当初报名浦东机场防疫任务的情形,秦年生表示心中非常忐忑,毕竟那里风险更大,“真想自己替她去。”

正文图片

“老婆,加油!早去早回。”“老公,操作一定要规范,首先要保证自己的安全。”夫妻俩时常这样互相叮嘱和鼓励。妻子平安回来后,秦年生的第一句话是 :“走!带你去吃点好的。”秦年生说,妻子喜欢吃辣,在隔离点的30天经常是老干妈配盒饭,“现在一定要给她好好补一补。”

正文图片

秦年生和妻子陈丽

我的爸爸叫“周阿姨”

在嘉定一家集中隔离站点,真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对“父子兵”给身边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父亲周璟是一名家庭医生,由于为人热心细致,被同事昵称“周阿姨”。第二次参与隔离点工作时,没想到“90后”儿子周宇宸也分在了同一家酒店隔离点。由于儿子并非医疗技术人员,让身为父亲的周璟有些紧张,临行前反复叮嘱儿子做好防护工作。

正文图片

周宇宸

在承担日常测温、整机排查、整理餐食等常规工作的基础上,周璟也承担起许多应急工作。在隔离点的14天里,他先后应急出诊4次。得知住客的海关核酸检测呈阳性,除了安抚客人情绪,他还指导客人物理降温,并与120做好病人急救交接。

正文图片

周璟

虽然每天都在盼着疫情早日结束,但对待日常工作周璟毫不懈怠 。“一旦出了纰漏,疫情扩散开来,医护人员的肩上的担子只会更重。”这种信念支撑着他用更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个环节的工作。

父亲的尽职尽责,周宇宸都看在眼里。他主动挑起夜班工作,担心半夜有突发任务听不到敲门声,周宇宸每次值班,总会把门半掩着。

“经过这次隔离任务,明显感觉到他成熟了很多。”周璟说,儿子现在回到家,还会主动分担家务。

正文图片

让人意外的是,当包括周璟父子在内的医务人员集中前往指定隔离点隔离时,住在父子俩对门的,竟是周璟的爱人陈磊。当时,陈磊刚刚结束在该隔离点的工作,也在进行隔离。

目前,周璟一家三口都处于居家隔离期。经历了长期高强度的防疫工作之后,他们终于可以团聚。“这段经历让我更加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日子,一家人,在一起就好。”周宇宸说。

正文图片

文字: 司舒舒
编辑: 卢泽斌

分享到: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