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火炬“飞扬”实力出圈,它竟是上海高校团队编织出来的!

来源:上海嘉定 日期:2022年2月3日 20:10:32 文字 【 】【增加行距】【缩小行距】【加粗】【高亮】【还原 浏览:

昨天,北京2022年冬奥会火炬传递正式启动,看点颇多。

正文图片

其中,两个机器人在水下完成的火炬传递,不仅创造了新的历史,也让人们对科技赋能奥运有了更多想象空间。

正文图片

大开眼界的网友们纷纷说:好燃啊!水火不容的技术难题克服了。

正文图片

“飞扬”火炬竟是编织出来的?除了在水里也能燃烧,你知道吗?冬奥火炬“飞扬”是“穿外衣”的,而且是碳纤维衣,在合作研制团队淮安的生产车间里,一台足有8米直径的环形“大家伙”高速运转着,成百上千根黑色丝束在交织穿梭,乍一看就像在“织毛衣”,只需数分钟便能“编”出一件精确到“克”的火炬外衣。

正文图片

合作方淮安基地的火炬“飞扬”生产场景

上海高校团队揭秘“飞扬”背后的黑科技

作为火炬重要部分外飘带(外壳)的关键制造技术提供方,东华大学孙以泽团队揭开“小”火炬背后的“大”学问。

火炬“飞扬”的外飘带造型是一个高维曲面体,孙教授说最初看到的泥塑火炬作品“飞扬”,那是来源于艺术家的灵感、手工塑造的精品,但怎么让它活起来、火起来?

要突破的第一道难关就是数学建模。为此,孙以泽率领团队数次北上,与中央美院火炬外形设计师团队、冬奥会组委相关工作人员等反复探讨、修改、打磨。去年春节期间,课题组成员们还在紧锣密鼓做测试、改方案,从白天忙到黑夜,“团队的博士们好几次夜里做梦,还梦到在做火炬外飘带的数学建模。”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最终用多维曲面拟合智能算法完成了数学建模。

正文图片

用上了全世界功能最强的三维球面立体编织机

孙以泽教授说道:火炬外飘带是变径、变曲率的,上下不一般粗,曲面厚薄也不一致,传统制造工艺无法实现,而由东华大学独家研制世界首创的大尺寸异形结构件,三维高精度球面立体编织机成了“编织”火炬外衣的秘密武器。

正文图片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三维球面立体编织机

事实上,该系列编织机可编织大飞机、高铁等大尺寸结构承力件,也可编织螺旋桨、无人机、火炬外飘带等精密异形结构件。

它总共有576个编织锭子,可编织最大截面500×500毫米,是目前世界上功能最强、编制尺寸最大的三维球面立体编织机。工作时,在环形球面轨道内,576个高速运动锭子不断变轨飞速交叉、穿梭。

正文图片

团队成员在现场指导立体三维编织

“这编织过程可以说是‘险象环生’,每个运动锭子每个时刻都有14种碰撞的可能,”孙以泽形象地说道,“这就好比在四车道高速公路上,有几百甚至上千辆车快速交叉穿梭通行,不仅是高速行驶,还要不停地立交变道,我们通过智能运算、精准变轨控制,才能避免‘交通事故’。”

“小火炬承载大能量,中国有能力、有技术编织高精度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看着电视上火炬成功传递的画面,孙以泽激动地说,“我们会用科技创新撑起大国重器的脊梁!”

同样激动的网友这样说:

正文图片

2022年,让我们接下这道火炬,传递对北京冬奥会最美的祝福,传递生生不息的希望!

正文图片

明天(2月4日)晚上,万众瞩目的冬奥会开幕式即将举行期待值已经满格,我们也准备好了!

正文图片

编辑: 沈悦

来源:上海新闻广播

分享到: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