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晚上10点,嘉定区中心医院血透室内依旧灯火通明,24位核酸阳性血透患者躺在病床上接受血液透析。对于他们来说,每周两到三次的规律透析是维持生命的保障,是不能按下“暂停键”的治疗。
“阿婆,身体冷不冷,要不要给你加床被子?”与血透患者交流的护士张烨,说话时嗓音还很沙哑。这是她感染新冠病毒后的第四天,经过三天居家,症状稍有好转便重返岗位。“科室里仅剩寥寥几个人,觉得恢复差不多了能上班就上,这样也可以缓解他们的压力。”张烨说。
为阳性患者加开夜场,
随时调整透析排班
随着全市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血透室面临着严峻考验。这周以来,区中心医院血透室原有护士18人,目前仅剩9人。不仅医护减员过半,血透患者感染新冠的数量也在不断上升。但大家极力克服困难,将原先的白班调整为“白加黑”,为阳性患者加开夜场。
医院肾内科主任李缨介绍,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守护好脆弱人群的生命线。“血透患者免疫力低,且大部分没有接种新冠疫苗,所以我们将阳性和阴性患者错时透析,延长医护人员的工作时间,降低阴性病人被感染的几率。”李缨说。

作为嘉定最大的血液净化中心,区中心医院血透室共有60台机器,为236位规律透析患者提供治疗。当天早上6点,血透室护士长何吕玲就和小伙伴们开始了忙碌的工作,开机、冲管、排气……由于人手减半,每位护士负责的患者数量翻倍,她们要提前一个半小时为透析做准备。工程师杨子豪也早早到岗,检查机器状况,确保透析机器正常运转和透析用水的质量达标。
对何吕玲来说,成倍增加的工作时间还不是最大的考验,不同状态、阳性猛增的两百多名透析患者以及数十位医护人员的每日排班,更是时刻占据着她的精力。每次调整时间,何吕玲还要和小伙伴分工,一一向患者通知解释。
“阳康”归来守护平安
下午5点半,医生毛长青,护士张烨、朱倩雯、陈欣华前来接替何吕玲的班组。他们中,前三位刚刚“阳康”归来,陈欣华则是前不久因肺炎住院治疗,病情才有所好转。
制定透析处方、穿刺、引血、上机……虽是“大病初愈”小组,大家工作起来仍一丝不苟。张烨告诉记者,每一批血透患者完成一次透析需要4个小时,“因为短时间内脱水过多,部分患者会出现低血压、恶心、肌肉痉挛等并发症,所以我们要每小时为患者测一次血压,并时刻关注患者的状态,观察针孔处是否出现渗血、肿胀等情况。”

把患者安顿好后,张烨顿时感觉一阵心慌、头晕,大家连忙招呼她坐下来缓缓。何吕玲说,这样的情况并不是第一次发生,“前几天,把所有的病人送走之后,我突然发现陈欣华不见了,找到她的时候她正蹲在抢救室的墙角,鼻子里吸着氧气。”原来,陈欣华因为工作疲劳,再次出现心率过快症状。
“今日晚班组合:‘阳康’医生+‘阳康’护士+病护士=阳患者平安,平安夜守护平安,值得信赖。”何吕玲看着此情此景,在朋友圈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感谢我们团队的所有人,我相信最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何吕玲说,纵使困难重重,仍有无数的感动支持着她前进。“小何姐姐,下周排我上班吧,已经不发烧了。”“感谢嘉中心血透室全体医护人员为我们加班放弃休息,感谢你们的陪护!感恩!”面对疫情冲击,血透室的小伙伴们聚成一团火,无一人退缩;对于医护的付出,患者们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晚上10点多,所有患者的血透工作完成,大家没有休息,又马上对血透室进行整体消毒,为第二天的阴性血透患者筑牢防护墙。
“你以生命相托,
我必全力以赴。”
看病时,
别忘了对坚守的医生护士们
真诚说一句“谢谢”!

编辑:武利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