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手记 | 以“平急结合”思维,赋能基层治理体系新格局构建

来源:上海嘉定 日期:2023年10月6日 15:50:43 文字 【 】【增加行距】【缩小行距】【加粗】【高亮】【还原 浏览:

以“平急结合”思维赋能基层治理体系新格局构建

文 | 区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 陆永俭

“平急结合”的基层治理模式,是立足构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的现实基础,是以底线思维统筹安全与发展,将基层社会治理与应急管理工作有机结合的应时应景之举。

嘉定地处超大型城市市郊,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特点和省市结合部的区位环境,迫切要求我们进一步健全体制机制,建强工作队伍,强化各级基层组织“平时治理”和“急时应急”有效衔接融合,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职责明确、保障充分、平急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新格局,为现代化新型城市建设提供坚强的基层基础保证。

自大兴调查研究活动启动后,我以基层治理体系建设为切入口,结合部门重点工作安排和重大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先后实地走访部分街镇、村居和重点企业,就构建基层治理体系新格局形成了如下认识和思考。

正文图片

01、突出党建引领

夯实平急结合基层治理根基

近年来,我们坚持把牢推进基层治理正确方向,注重发挥政治引领作用,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做好党建引领“平急结合”基层治理工作的部署要求,积极助力街镇和村居基层一线结合“三张网”建设,不断健全完善“平急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各类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能力明显提升。特别是历经“大上海保卫战”后,广大基层一线面对各类突发事件,能够迅速整体切换至应急战斗状态。我深刻感受到,推进“平急结合”的治理体系建设,必须发挥好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优势,把各级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宣贯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的坚强战斗堡垒,为“平急结合”社会治理模式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02、优化体制机制

压紧“平急结合”基层治理责任

在调研中,我发现,虽然我们在构建“平急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方面做了不少探索努力,但当前正处在应急管理磨合转型时期,基层普遍存在着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向下延伸不彻底、专业队伍人少质弱等问题,且各类突发事件形成机制日趋复杂,常常突破传统应急模式界限,导致基层缺少可遵循的应急预案、经验借鉴和应急准备,亟需采取传统常规手段以外的特殊措施加以应对,避免陷入平时“严阵以待、厉马秣兵”,遇事“漏洞百出、捉襟见肘”的困境。

为此,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的部署要求,我认为要着力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以“一案三制”为牵引,加快理顺基层应急管理体制机制,重点围绕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综合保障和应急值守、信息报送、先期处置、预案管理等重点工作,以清单化形式进一步明确基层相关部门的应急工作制度和规程。

二是以“一网统管”为平台,提升基层治理的两项能力。依托全勤网格体系,做深做实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提升基层主动发现能力;整合各类管理要素、资源和平台,优化应急指挥、执法、救援三支队伍以及居民骨干、社区志愿者力量配置,提升平战结合的统筹能力。

三是以“标准化建设”为抓手,编制完善“嘉定区创建安全发展和综合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工作指引”,分街镇和村居两个层面,推进“有组织、有制度、有平台、有风控、有检查、有设施、有救援、有宣教”的基层安全发展“八有”标准化建设,确保平急结合管理要求真正落实到最前沿。

03、增强服务意识

激活平急结合基层治理动能

通过调研,我还体会到基层部门处于推动平急管理的第一线,最有可能针对具体的疑难杂症问题找到解决之策。因此,调研工作的落脚点还是要回到基层中去“把脉问诊”、放到实践中去“临床检验”。

比如,嘉定镇街道立足区域实际,依托“互联网+监管”等手段强化基层部门、企业间互联互通,率先强化科技运用支撑,打造部署“安嘉行”安全生产监管系统,有效解决了当前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中存在的“安全责任不落实、基层业务不熟悉、隐患底数不清晰、问题整改不见底”等痛点难点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推广应用效果。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一方面要积极服务基层推进平急管理模式转型升级,以提高一线组织动员力和应急处置力为核心,进一步健全应急值守、信息报送、先期处置、综合保障、人员培训等覆盖平急管理全过程的工作机制,帮助指导街镇提升应急管理实战效能,形成全区基层治理高效协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另一方面,更要为基层自我完善优化留足空间,鼓励一线部门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完善治理模式,加强提炼吸纳基层首创的应急管理经验,注重自下而上培育发展具有弹性学习能力的平急管理体系,通过有效调动基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更多可推广可复制的特色做法,实现体制机制上下两端的双向互动赋能,进一步激发全域社会治理活力。

正文图片

编辑: 卓明霞

分享到: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