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街镇“最后一公里” 筑牢嘉定国防动员工作坚实基础
文 | 嘉定区国防动员办公室
党组书记、主任 樊鸿嘉
深化国防动员体制改革是党中央确定的一项重大改革任务,对推进国防动员现代化、提高国防整体实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嘉定位于上海西北门户,在高科技人才和武器装备转产制造方面,区域位置和战略地位极为关键,服务保障部队备战、加强国防动员建设责任重大。在推进嘉定区国防动员体制改革过程中,如何打通国防动员“最后一公里”,还要从夯实基层基础入手,这次我聚焦街镇工作如何发挥基础性、支持性作用开展调查研究,希望尽快发挥机制改革优势,为嘉定国防动员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我首先来到的是嘉定唯一辖区在外环线以内的真新街道,总面积5.25平方千米,辖18个居民委员会,设2721个居民小组,总实有人口11.17万人,城镇化率100%。曹安公路两边的市场林林总总,更是承载着一代人的深刻记忆。比如丰庄茶城,其人防工程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平时用于机动车停车库使用,有多个出入口。我们实地了解了工程安全责任落实及日常管理维护情况,并对密闭门等关键人防设施部位战时效能防护保障提出了建议。街镇国防动员板块人手有限,对人防工程专业知识的掌握也相对薄弱,对辖区全部几十个工程的日常检查中,也难以第一时间开具执法文书,影响问题的及时治理。我认为,区工程管理所有每个片区的专管人员,日常巡查中可以会同街镇人员一起行动,大家互相补足知识的短板和巡查及时率、有效性的短板,在原有的线上线下培训的基础上,联合实地勘察更有利于业务素养的提升。此外,工程内外的标识也是一个困扰我们的问题,本市“民防工程”的标识系统有别于全国“人防工程”的通用标识,这次体制改革是否一并解决这一细节,这个问题还是要带回去找答案,尽快有明确的说法,便于下步全区领域统一标识系统,便于日常监管和提升市民群众的认知。
随后我们参观了丰二社区人防宣教室,听取了社区负责人对宣教室日常活动开展情况和设施管理举措的简要介绍,就进一步深化人防宣教“进社区”工作与社区交换了意见。真新街道通过6年时间(2016年-2021年)完成了辖区18个社区级宣教场所全覆盖,就覆盖率而言这在全市是领先的。但在调研中也发现宣教的素材逐渐老旧,没有及时更新换代,辖区内只有两名讲师团成员,受众平时为老人、寒暑假为学生,较为单一等问题。我认为,要利用好国动改革的契机,充实补齐宣教展示素材,对原有缺失的设施设备要研究补充的机制,全区的讲师团要运用好共享的模式,在培训好老师的基础上,讲授好我们人防和国动的故事和知识,同时进一步丰富授课的内容,不求授课的时间多少,但求每次精品课,受众有收获,口口相传,才能真正发挥社区宣教场所的坚实作用。
除了日常工作外,在国防动员体制改革背景下,如何理清工作职责、明确工作分工、畅通工作衔接,近期街镇领域主要是贯彻落实好人防骨干工程落点、人防工程安全管理和社区民众人防宣教工作,长期如何增强动员援战支撑能力,需要进一步思考。当前国防动员体制改革工作形势紧、要求高、任务重,需要街镇和区国动办双方同向发力、协同作战。从街镇方面来讲,街镇党委(党工委)要全面支持国防动员工作组明确工作分工、完善工作机制和切实履行工作职责。要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目标导向,加强队伍融合,强化资源保障。要坚持务实高效,推动国动工作在基层落实,要加强宣传动员,结合各街镇实际情况加大宣教动员的覆盖面、针对性和实用性。从区国动办方面来讲:要搭建工作平台,完善工作链条。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改革布局稳妥推进。要加快观念转变,聚焦工作落实。推动完成当下目标与制定长远规划相结合、加强属地监管与联动多方力量相结合、完善基层基础与打造特色亮点相结合。要加强工作沟通,形成积极联动。既要检视自身不足,也要加强业务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共同推动国动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后续我还将继续调研街镇,不断推动国防动员工作做细、做深、做实。

编辑:张心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