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手记丨增强媒体属性“亲和力”,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

来源:上海嘉定 日期:2023年11月30日 16:30:43 文字 【 】【增加行距】【缩小行距】【加粗】【高亮】【还原 浏览:

增强媒体属性“亲和力”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

文 | 嘉定区融媒体中心党委书记、

主任 邵钧

嘉定区融媒体中心成立于2019年6月28日,四年来,我们始终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总要求,着力构建融媒体传播体系,向着“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社区信息枢纽”的目标扎实迈进。

融媒体中心是区委、区政府重要的执政资源,如何更推动区域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有效引导和服务好群众,结合大兴调查研究方案,近一段时间,我带队分别前往部分本市兄弟区、长三角周边市的融媒体中心及相关单位开展学习调研,与一批同行、专家交流座谈,并倾听众多粉丝用户的意见建议,过程中收获不少启发。

提供更多百姓喜闻乐见的内容

媒体是传播信息的媒介,内容是新闻媒体的第一生产力。我们深刻感受到,无论媒体形式怎么变化,传播方式如何迭代,立足本土提供优质内容是引导服务群众的关键所在。我和小记小编探讨过这样一个问题,怎样使新闻宣传更深入人心,通过一段时间以来的调研学习,我们认为应当是多提供令老百姓产生兴趣、激起共鸣并感到受用的内容。

比如说,交通出行一直是市民较为关心的话题,我们针对苏州11号线接驳上海这一选题做好提前谋划,制定详细报道方案,相继推送12条微信帖,集中呈现工程建设进度、购票换乘攻略、沿途风景美食等内容,并与上海电视台及苏州、昆山的媒体同仁深度合作,于6月16日联合推出“双‘11’我们牵手吧”融媒联动直播,直观展示升级版“沪苏同城生活”,收获两地网友广泛转发点赞。

又比如,疫情后促进消费回暖也是热点,市民都希望身边能有更多购物好去处。嘉定山姆店开工后就得到持续关注,大家翘首以盼,期待早日投用。今年4月,《山姆嘉定首店,预计10月开业》一文获得7.4万阅读量,抓住山姆店这一高关注度内容,我们又连续推出7条相关微信推文,总计40万的阅读量也证明该选题方向是紧密契合百姓所需的。

做好新闻宣传是融媒体中心最重要的主责主业,一篇推文、一张照片、一段视频,它们都是具有生命力的,我们要做的,就是记录人民的美好生活,多提供百姓想看爱看的内容,坚持新闻“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鼓励采编人员更多地深入社区村居,走进田间地头,采制接地气、有烟火气的报道。今年以来,我们已陆续推出民生小目标、身边小确幸、在“嘉”养老等原创系列,多角度展示人民城市建设嘉定实践。用镜头捕捉凡人微光,开设“匠心筑梦”“巾帼追梦”“志愿在身边”等专栏,挖掘板凳爷爷、救火爷叔等温情人物,展现疁城市民的良好形象。上线我嘉对话框、游嘉乡、嘉在老街等情怀类策划,引发读者共情。

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当下,“上海嘉定”各平台,已经成为嘉定居民了解嘉定、熟悉嘉定的重要窗口,每天也会有不少市民来访来电、评论留言,希望“小嘉”帮忙解决急难愁盼。对新闻工作者来说,纸笔、话筒、相机既是充满战斗力的“武器”,也是向百姓传递真情真相的“桥梁”,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理应作为媒体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为此,嘉融媒特别开设“呼声追踪”栏目,围绕老百姓集中关心的话题展开延伸采访,解疑释惑、回应关切,通过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广泛汇聚人民城市共建共治共享的智慧与力量。

比如4月下旬,“上海嘉定”视频号发布了一条阿婆在灶头上做咸肉菜饭的视频,吊起不少市民的胃口。不久,一位因患喉癌被摘除声带无法说话的七旬老人带着“想吃菜饭”的纸条来到嘉定区融媒体中心门卫求助,原来,富有年代感的土灶、地道的手艺一下勾起他对奶奶的思念和藏在心底的乡愁。得知情况后,记者、编导第一时间联系到菜饭制作者,隔日便带老人上门“圆梦”,吃到了那口心心念念的菜饭。尽管无法用声音表达,但当老人微笑着对镜头竖起大拇指的那刻,广大网友瞬间“泪目”,媒体人传递温情、为民服务的使命感也得到充分体现。

进入6月,我们的新闻热线还集中接到二十多通市民希望采摘杨梅的问询来电。面对大家迫切的需求,编辑团队主动约稿,很快推送沥江杨梅季的信息,便于大家及时感受暑假的酸甜快乐。只要市民有诉求,类似的内容服务我们还会不断强化,上半年,“上海嘉定”微信公众号已陆续策划招生入学合集、赏花地图、我嘉餐厅盘点、露营地汇总、夜生活指南等,进一步贴近受众需求与喜好,为市民提供更多一手实用信息。

今年以来,我们还先后围绕小区施工噪音扰民、商铺消防隐患、长在屋顶的树苗、智能储物箱“翻脸不认人”、河道福寿螺卵暴发等内容展开呼声报道,切实为市民群众解决多个烦心事,彰显新闻媒体“铁肩担道义”的担当。

加强与粉丝的评论互动

进入移动优先时代,评论区已成为媒体融合发展下新的工作阵地。每次打开后台,总能看到许多熟悉的名字和头像,大家踊跃发言和提问,一定程度正是对我们的支持与认可,也让小记小编们获得满满的成就感。我本人就非常喜欢看网友们的跟帖评论,一方面“智慧在民间”,大家的留言都很有质量,不乏“金点子”;另一方面,粉丝的想法和诉求也为我们的内容生产指引了方向。

上半年,我们专门成立评论小组,树立俏皮可爱、有亲和力的“小嘉”人设,轮班完成“上海嘉定”所有微信推文的评论互动工作,及时回应市民关切。对具有一定热点和争议的新闻报道,积极利用评论区跟进事件进展,补充重要内容,放大正面声音,澄清模糊认识。同时,每月结合用户的热门评论,策划并编辑微信推文,如主打回忆杀的《再见,北安线》收到热烈反响,获得3万多阅读量;又如后台网友提出,市域铁路嘉闵线与地铁有什么区别?为此,“小嘉”特意请教嘉闵线建设方,详解网友提问。

为更好地倾听受众的声音,同时也形成一种具有媒体行业特色的调研方式,6月初,我们建立了上海嘉定官方微信粉丝群,吸引一批爱“围观”、爱打听、爱分享的铁粉、忠粉加入。粉丝群一上线,500个名额就很快满员,大家在群里习惯@官方小助手,或提问、或爆料,氛围十分热烈。前不久G1503外圈道路一货车在运输中发生爆燃,就是由粉丝群最先发布视频,编辑评论组第一时间和中心采访部门及相关职能部门联动,迅速在“上海嘉定”通报相关情况,及时的权威声音让老百姓更放心、安心。

只要有空,我也会以群友身份积极参与粉丝群内的聊天互动,多听听大家的想法和需求,帮助更好改进自身工作。通过定期与受众的交流,我们认识到,坚持“用户思维”,聚焦“群众需求”,是媒体融合发展走深走实的重要一环。

640 (8).jpg

下一步,我们要持续做好调查研究,不断放大“嘉融媒”的民生属性,努力做“百姓关心、关心百姓”的媒体,进一步提升“上海嘉定”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努力为嘉定现代化新型城市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尾图.jpg


分享到: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