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区域内沿街商铺数达12000余家。部分沿街商铺跨门经营、无序设摊等问题存在易反复、随机性强的特点,过往对于这些问题较多采取的“突击式”“固守式”“人海式”战术,人力成本高,且难以做到“全天候、全时段、全覆盖”,整治过后也难以维持长效。对此,嘉定区城管执法局转变工作思路,创新求变,探索开展“非现场执法”。
主动建章立制。在仔细研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区城管执法局制定《上海市嘉定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非现场执法”工作指导意见》(试行),对推行“非现场执法”予以规定和要求。
积极调研学习。区城管执法局多次组织前往浦东新区城管执法局调研学习,制定“非现场执法应用场景建设方案”。
打通执行通道。区城管执法局走访区法院执行庭,就小额执行问题与执行庭进行沟通。
积极开展试点。在嘉定镇街道综合执法队启动相关试点工作,推进事前排摸和告知工作,设置现场警示标识。同时,优化和升级公共视频设备,创制和改进相关算法,实现“跨门经营”“占道堆物”等违法行为的自动识别和预警功能。
经过试点运行,可以发现,相较于以往普通程序市容类案件平均用时15天,“非现场执法”办案时间缩短至不到3天,执法效率显著提升;“非现场执法”试运行三个多月,共立案76起,其中首月违法案件40起,其后违法行为发生量每月递减。“非现场执法”有利于行政相对人守法行为的习惯养成。据统计,嘉定镇街道重点路段9月份相关诉件仅有1起。嘉定镇街道启动试点工作为“非现场执法”覆盖更多街镇、覆盖更多城管执法领域提供范本,有助于长效管控机制形成。目前嘉定工业区、真新街道也已启动相关工作。
这带给我们以下经验启示:
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根据对市民热线诉求进行分析,跨门经营、无序设摊对群众日常生产生活产生的负面影响最显而易见;根据对基层中队进行走访调研发现,以上问题具有流动性强、易反复等特点,常常牵涉了执法队员大量时间精力。因此区城管执法局以街面市容为切入点,是聚焦人民急难愁盼、聚焦执法工作难点进行的一次探索。同时,AI识别红线划定于超出外墙30厘米处且堆物超过30分钟方被认定为跨门经营,充分考虑了商户进货需求,寻求了严格执法和柔性执法的平衡点。
推进执法手段智慧化。只有不断创新思路,勇于大胆实践,才能抢占城市治理的先机和“制高点”。在街面市容问题治理方面,区局深入剖析问题根源,深挖痛点堵点,联合有关部门开发“非现场执法”平台,以“技防”发现优势有效弥补“人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短缺,极大提高执法工作效率和为群众办实事的工作效能。城管执法要持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还要进一步以问题为导向,创新研究分析怎样把科技手段进一步运用到更多执法领域上,要有敢为人先的勇气,务实创新,寻求新的突破。
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依法行政是行政执法工作必须坚持的底线。“非现场执法”在提效、便民的同时,更是把“合法”放在首位。区局通过仔细研究上位法及市局相关规定,制定工作提示,组织全体执法队员进行“非现场执法”业务培训,着力提高执法人员规范办案水平。在试点过程中,提前公示监控点位信息;在执法办案过程中,注重非现场的证据闭环问题,严格线上操作流程规范,确保“非现场执法”的合法合理性。
来源:区城管执法局
编辑:韦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