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认可度”?高考作文题,你会怎么答?

日期:2024年6月7日 18:10:37 文字 【 】【增加行距】【缩小行距】【加粗】【高亮】【还原 浏览:

今天(6月7日)上午,高考语文正式落下帷幕,每年的高考语文作文题目都是网络上的热门话题。今年上海高考的语文作文题目是:生活中,人们常用认可度判别事物,区分高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认可度”的认识和思考。

正文图片

题目一经公开就在

各大社交媒体上引起广泛讨论

正文图片

正文图片

正文图片

正文图片

正文图片

正文图片

正文图片

他们的思路是对的吗?

和你想的一样吗?

正文图片

来听听

嘉定两位高年资语文老师

和刚刚走出考场的学生

怎么说吧!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语文特级、正高级教师,交大附中嘉定分校副校长张林认为,今年上海卷高考的语文作文命题风格,保持了一贯的思辨理性色彩,高屋建瓴地引导学生思考生活,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解读人生。

张林表示,学生需要理解材料中两个概念,一个是明显的认可度,另一个是暗含的判别事物、区分高下的标准,可议论、可运用的素材相当宽泛,学生还是有很大的讨论空间。难点是要准确把握两个概念之间的联系,比如概念相融的同一关系、从属关系、交叉关系,或者是概念不相融中的矛盾关系、反对关系,才能写出有深度、有见地的作文。

“这个作文题目是关于认可度和评价的标准。在审题上它没有设立什么障碍,但是它的开放度很高,考生可以从认可度的概念、内涵、外延和形成等角度展开思辨。”上海市嘉定一中语文高级教师金秀芳表示,在当下的生活中,学生们时常接收到各种各样有关于认可度的评价,但并不是所有的评价都是合理的。

“这个作文题,也是学生们在今后生活、学习中,经常会思考的问题。别人的认可、评价是否合理?如何合理、科学、公正地评价?通过作文题目引导同学们深入地思考,既有思辨性又有导向性。”金秀芳说。

正文图片

正如老师们所说,今年的作文题开放度很大,不少刚刚走出考场的学生也有同样的感受。

“我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述认可度这个概念。人们的认可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事物的真相,但有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判断,例如网络上的一些舆论事件。所以我们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断,去找到真相。”高三考生邹昊冉表示。

正文图片

高三考生周倩从“时间”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当世与未来对于某一事物或行为的“认可度”问题。她以陶渊明隐居为例,指出虽然当时他的行为并未得到世人的普遍认可,但在后世却赢得了广泛的赞誉。“所以我认为,在讨论认可度时,我们不应忽视时间这一维度的影响,因为时间的流逝往往会带来认知上的转变和深化。”周倩说。

如果把笔交给你,你会怎么答?

正文图片

文字: 司舒舒
作者: 撰稿彭晓妍
编辑: 武利荣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