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公共文化之基,强文化自信之根

日期:2024年9月24日 11:55:17 文字 【 】【增加行距】【缩小行距】【加粗】【高亮】【还原 浏览: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弘扬坚信笃行、好学能文的作风,增强宣传干部担当新的文化使命的素质本领,助力嘉定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示范区,区委宣传部在全区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开展“宣传嘉计划·思享汇”主题征文活动,即日起对10篇优秀征文进行刊载,供学习交流。

铸公共文化之基 强文化自信之根

文 |嘉定工业区文化体育服务中心吕佳

640.webp

如果把文化自信比作一颗种子,那么它一定需要一片土壤生根发芽,向下越深,向上越高。这片丰沃的土壤正是嘉定深厚的人文底蕴,而公共文化服务的构建就像是为这颗种子浇水、施肥、除草、修剪,最终才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嘉定自2013年开始筹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到2015年获批创建资格,到2019年获评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再到2023年通过了示范区复核工作。十年光景留下了嘉定探索公共文化服务道路深深浅浅的脚印,创新了一条嘉定路径,打造了一个嘉定范本,让文化自信的种子在嘉定这片沃土中茁壮成长。

铸公共文化之基需完善政策保障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明确提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要求。2019年4月,嘉定区以东部地区第一的成绩获评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在《嘉定区“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嘉定区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规划(2021-2023)》等政策引领下,嘉定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不断提升。捷报频传,去年12月,嘉定又以东部地区优秀的成绩通过了示范区复核工作。而我作为奋斗在公共文化一线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也倍感骄傲和自豪。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这给我们下一阶段工作提出了新的方向和使命。嘉定区也在今年上半年印发了《嘉定区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示范区行动方案》,明确了着力打造五大城、重点实施10大行动、27项重点工程、70个重点项目,为上海打造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贡献嘉定智慧。

铸公共文化之基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在去年10月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七个着力”,尤其是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我认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就是对传统文化赋予新的表达形式和时代内涵。且看嘉定,每年孔子文化节成为弘扬儒家思想,传播经典文化的重要盛会,擦亮了嘉定“人文教化地”神韵魅力底色;青蓝季主题文化活动围绕舟桥老街、法华塔,展开传统文化沉浸式探寻和体验,将文商旅深度融合;国潮大会通过国风华服、跨界联动等创新表达,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潮流相结合。嘉定工业区也在传承传统文化的道路上孜孜不倦。连续举办四届嘉定区“娄塘杯”美食大赛,通过开设非遗进社区进学校课程、举办非遗夏令营、开发各类文创产品、制作24节气美食,来不断扩大娄塘塌饼的非遗品牌影响力。这些都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写下生动的注脚。

在去年10月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七个着力”,尤其是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我认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就是对传统文化赋予新的表达形式和时代内涵。且看嘉定,每年孔子文化节成为弘扬儒家思想,传播经典文化的重要盛会,擦亮了嘉定“人文教化地”神韵魅力底色;青蓝季主题文化活动围绕舟桥老街、法华塔,展开传统文化沉浸式探寻和体验,将文商旅深度融合;国潮大会通过国风华服、跨界联动等创新表达,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潮流相结合。嘉定工业区也在传承传统文化的道路上孜孜不倦。连续举办四届嘉定区“娄塘杯”美食大赛,通过开设非遗进社区进学校课程、举办非遗夏令营、开发各类文创产品、制作24节气美食,来不断扩大娄塘塌饼的非遗品牌影响力。这些都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写下生动的注脚。

在去年10月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七个着力”,尤其是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我认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就是对传统文化赋予新的表达形式和时代内涵。且看嘉定,每年孔子文化节成为弘扬儒家思想,传播经典文化的重要盛会,擦亮了嘉定“人文教化地”神韵魅力底色;青蓝季主题文化活动围绕舟桥老街、法华塔,展开传统文化沉浸式探寻和体验,将文商旅深度融合;国潮大会通过国风华服、跨界联动等创新表达,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潮流相结合。嘉定工业区也在传承传统文化的道路上孜孜不倦。连续举办四届嘉定区“娄塘杯”美食大赛,通过开设非遗进社区进学校课程、举办非遗夏令营、开发各类文创产品、制作24节气美食,来不断扩大娄塘塌饼的非遗品牌影响力。这些都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写下生动的注脚。

铸公共文化之基需提升全民美育水平

美育是公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大美育”是近年来上海市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人民城市建设理念,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嘉定区也积极响应“社会大美育”计划号召,创新打造了“美育一刻”特色品牌,以一刻钟美育课堂的概念,打破时间空间壁垒,通过碎片化时间和嵌入式空间,让美育随时随地触手可及。嘉定工业区的美育行动同样书写着精彩。发挥上海市舞蹈创作基地和上海市曲艺创作基地优势,一方面创作了《茶担舞》《拔河赋》《初心曲》《机不可失》等一批精品群文作品,走上全国群星奖和全国优秀曲艺节目网络展播等群众文化最高舞台。另一方面,将茶担舞、快板、故事、上海说唱、非遗制作等文化美育项目进行普及,进社区进学校进商圈,成立少儿曲艺团,开设曲艺夏令营,举办汇报演出,不断推动文化惠民、人才共育,实现全城与美同行、美美与共。

铸公共文化之基需赓续城市历史文脉

对娄塘不可移动文物的开发利用正契合了区委实施城市文脉赓续鼎兴行动的要求。去年,嘉定工业区完成了不可移动文物印氏住宅的修缮,打造了上海首个坐落在不可移动文物内的城市书房,成为不可移动文物活态传承创新实践案例。作为我嘉秀空间的公共文化服务延伸点,在这里可以聆听“桃溪文化讲堂”各位专家学者的文化知识分享;可以观摩群文品牌“周三戏苑”沪剧、越剧、曲艺等专场演出;也可以参与“诗中寻味”等文化素养活动,诵读经典文化体验手作乐趣。此外,我们以印氏住宅为核心,串联起周边六个不可移动文物,在每个建筑外墙上制作安装“电子身份证”,打造了一条“行走桃溪”的建筑可阅读研学路线。紧挨着印氏住宅旁是同期新建的娄塘塌饼非遗传承馆,每年3月玉兰花开都会吸引大批游客前来拍照打卡,同时为百姓交流展示和国际文化传播搭建有效的沟通平台。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十年来嘉定公共文化服务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为打造公共文化示范之城奠定了坚实基础。“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而我也在不断学习、领悟、创新中共同成长。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和力量内化于心,如何通过公共文化服务于区域发展外化于行,这还需要吾辈朝斯夕斯、念兹在兹。展望未来,文化自信之树会在公共文化的呵护下不断根深叶茂,让我们接续奋斗,共绘文化自强新篇章!

a169c6966b9642119978d61e7c6ff63f.jpg

来源:区委宣传部

编辑:袁悦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