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专稿 | 扎根社区十余载,她让社区居民成了“治理合伙人”!

日期:2025年5月13日 16:08:30 文字 【 】【增加行距】【缩小行距】【加粗】【高亮】【还原 浏览:

 编者按:春深风暖,夏近绿浓。在这个礼赞劳动、致敬工匠的时节,嘉定区总工会与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匠心筑梦”系列报道。今年,嘉定区共有2人获得全国劳动模范、14人获上海市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6家单位获上海市模范集体。即日起,嘉定区融媒体中心推出系列报道,聚焦部分获奖代表,通过深入讲述这些奋斗者扎根嘉定的故事,展现新时代劳动者锐意进取的拼搏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品格和敢为人先的创新担当。

在菊园新区嘉筱社区,总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穿梭于楼宇之间,倾听居民心声,解决民生难题,她就是嘉筱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罗晓华。自2010年投身社区工作以来,罗晓华始终以“群众满意”为标尺,创新治理模式,带领团队以“党建+网格”破题多元社区治理难题,将46%的“流动租客”转化为“治理合伙人”,让“来了就是嘉筱人”从愿景照进现实,为超大城市基层治理提供了鲜活样本。

在近日举行的庆祝上海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上海市模范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罗晓华荣获“上海市先进工作者”称号。

图片

夯实基层治理“桥头堡”

嘉筱社区位于菊园新区西部,是一个典型的动迁社区,实有人口约7000人。由于社区地理位置优越,距离轨交11号线嘉定西站步行5分钟,周边便利的交通和充足的房源吸引了不少年轻租客入住,社区的出租房比例达到46%,其中居住不满半年的青年短租客就超过30%。“今天来明天走”的“过客”心态,导致青年租客的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强,高空抛物、噪音扰民等社区治理问题时有发生。

图片

面对老年人多、租客多、业态复杂的治理困局,在嘉定区“融合型党建”牵引下,罗晓华带领着工作团队以“融合型网格”为底盘,根据网格内的不同类型,将社区单元网格划分为6个小微网格,在3个住宅区小微网格建立党小组,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及党员骨干担任党小组长,并兼任小微网格长。对暂不具备条件建立党小组的小微网格,通过委派党建指导员来加强日常的工作指导,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

图片

就这样,一个个网格将原本分散的基层治理资源编织入网,凝聚起强大的管理与服务力量。

这张精心编织的治理网络,就在一次突击检查中显现“威力”——小微网格第二网格长,菊园市场监督所工作人员许红星与网格员在巡视时,发现小微网格绳网带内有一家小作坊在加工豆浆。“不足30平米的房间内加工豆浆,屋内散发异味,地面污水横流,成品、半成品随意放置,卫生环境脏乱差,加工的豆制品缺乏卫生保障。”罗晓华回忆起来,当时,他们经过调查,发现该商户无法提供相关证照,执法人员第一时间完成取证、取缔、销毁全流程处置。

在社区治理的过程中,罗晓华还会充分发挥小业主骨干作用。此前,在翔嘉建材市场,厂房仓库中间有一处跨棚,属于历史遗留问题,按照规定需进行拆除。“我们在动员过程中遇到了跨棚边上几家商户不配合的情况,商户认为如果拆除下雨天卸货或者大热天进行户外作业将会受到影响,极力反对拆除工作,使拆违工作受到阻碍。”经过一次次的沟通协调,在社区民警和小业主骨干的协助下,罗晓华和团队终于做通工作,把跨棚成功拆除,市场空间焕然一新。

“我们既要守住安全底线,也要保住民生温度。”罗晓华的话语里透着基层工作者的智慧,“我们会始终将‘哨源’前沿直抵一线、紧贴群众,将服务融入在网格中,把部门联动在网格内。”

凝聚“新老嘉筱人”同心力

据介绍,嘉筱社区下辖胜悦嘉苑东苑、胜悦嘉苑西苑、宝菊清水园等3个农民宅基地置换小区,总户数2721户,其中46%是出租房,20岁-39岁的租客占到了外来人口的76%。如何让外来青年租客从“旁观者”变“主人翁”?罗晓华给出的答案是:用“家”的温度解构“客”的疏离。

罗晓华创新打造“青年租客‘认同式’社区参与机制”,通过“一楼三长”模式吸纳青年骨干担任“第二楼组长”,发挥其网络活跃、思维灵活的优势,引导租客从“治理对象”转变为“治理力量”。

罗晓华选择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破题思路,聚焦租客多尤其是青年短租客多的特点,通过问卷座谈、深度访谈等开展调研,挖掘梳理青年租客群体需求。“从社区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形成3大类15项的‘问题清单’,以及‘租房、就业、生活、技能、文化、信息’等6大类22项的‘需求清单’。依托区域党建共建、区级赋能会等平台,项目链接各类社会主体资源又形成近50项的‘服务清单’和‘资源清单’。”罗晓华介绍。

多场商讨会后,最终,“筱客栈”小微网格党群服务点落地了。大厅内的“一网通办”自助终端,让居民不出社区便可进行信息查询等服务。同时,还设置了闲置物品捐赠区域“筱淘宝”,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暖心服务的“筱港湾”,为社区年轻租客提供集合会友和协商议事功能的“筱客厅”,一起分享“沪漂”故事、留下生活足迹的“故事胶囊”。

不仅如此,罗晓华还鼓励在社区内挖掘文艺骨干,发挥居民的特长与爱好,大力发展公益文化事业,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如今,社区除常规“筱戏曲”演出、“筱嘉”赛事活动、“嘉门口的筱演出”文艺汇演、“筱舞台”居民才艺大比拼等,在一系列孵化反哺中,越来越多居民和租客加入到群文团队自治中,汇聚起一批批网格治理的生力军。

图片

“社区的青年租客来自全国各地、从事各行各业,其中不乏行业领域内精英人士,他们为社区治理提供新思路、注入新动力。在原有组织载体下,引入青年租客骨干作为第二楼组长发挥互补效应,进一步增强了青年租客群体参与社区治理的能动性,让社区成为多元主体共建共享的温暖家园。”罗晓华说。

15年来,罗晓华的微信步数常年稳居朋友圈前列。“每天走遍社区,才能听见最真实的声音。”她笑称。从解决一桩桩琐事到推动一项项创新,她始终保持着“走百家门、访百家情”的劲头。在她的带领下,嘉筱社区先后获评市级“自治示范社区”,其探索的“六筱工作法”成为基层治理的鲜活范例。面对荣誉,罗晓华说:“社区工作没有终点,只有更用心的起点。我会继续当好居民的‘贴心人’,让嘉筱的每一天都更有温度。”

如今,嘉筱社区的治理故事仍在续写。罗晓华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情凝聚人心,在平凡的岗位上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担当,为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生动注脚。

作者:撰稿席凌燕

编辑:费凯澜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