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红心向党庆“七一”,不忘初心跟党走。近年来,嘉定区各级党组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融合型党建”为突破口,扎实开展片区党建、领域党建、链上党建三大行动,深入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创新实践,聚力共建现代化新型城市,从中涌现出一批产城融合、新老融合、城乡融合、同圈融合的生动实践。结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区委组织部与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融合型党建•嘉定实践”系列报道,展现嘉定通过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与创新成果。
嘉定,作为上海现代化科技新城和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科研院所云集、人才荟萃、科技资源富集。聚焦服务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区科委科协党组牵头组建“融合型党建”科创建设专委会,以党建“破圈”之力,深度融合“党建红”与“科技蓝”,创新实践“五融五创”工作法,构建起党建工作与科创生态共融共建共享新格局。
传承:以精神火种照亮科创传承之路
2024年7月9日,一柄象征“清洁能源与科技创新”的冬奥“飞扬”火炬,由核工业第八研究所郑重赠予嘉定区档案馆,双方同步签署融合型党组织共建协议。这柄凝结嘉定科技智慧、由航天材料“嘉定智造”的珍贵火炬,如今静卧馆内展柜,化身青少年科普“活教材”,悄然播撒科学与文化的种子。
此行动正是科创专委会以平台思维推动跨域协同、释放合作乘数效应的生动缩影。自2022年成立以来,专委会紧扣“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原则,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汇聚17家区级部门、11家驻区院所、5个街镇及7家社会机构,创新推行“五融五创”工作法(即:融结愿景,创开新格局;融畅机制,创辟新通道;融汇资源,创建新标杆;融合服务,创优新生态;融炼成果,创领新赛道),强化党建纽带功能。依托联席会议制度,连续三年牵头召开推进会,共商科技党建融合成果;组织成员单位联组学习,深化理论武装,促进思想交融;积极促成结对共建,如推动上海光机所与区中心医院续约合作、区科委与卫健委签署医科联动协议等,有力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
从昔日“科学卫星城”到今日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嘉定的科创传承是一场场接力长跑。“飞扬”火炬,不仅是精神的“火种”,更是创新的“接力棒”。科创专委会以党建为引领,强化其把方向、谋全局的核心作用,持续探索构建“融合型党建”体系,激活党建动能,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切实担当起科技领域高质量发展的“主旗手”。
碰撞:让知识“破壁”为产业“点石成金”
嘉定创新创业大厦四层的“科学家之家”,一场围绕“超导电磁探测技术”的讨论正酣。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荣亮亮博士手握打破国际垄断的技术,却苦于跨越实验室与市场的鸿沟;与此同时,远在巴基斯坦矿区的中冶勘探队正为低效找矿问题感到焦灼。本是两条“平行线”,却在区科委科协打造的“科创魔方”中找到交汇点——通过一场精准供需对接会,荣博士的超导芯片技术成功应用于中冶勘探系统,探矿精度提升40%,有力支撑国家“找矿增储”战略在“一带一路”落地生根。
这是“科创魔方”激活创新链的一个成功案例。作为嘉定科技党建的“红色引擎”,“科创魔方”以双创大厦为轴心,以“党建红”串联“科学家之家”“星创直播间”“双创大讲堂”等六大功能空间,构筑起知识与产业碰撞的强效“反应炉”。在这里,科学家告别“孤岛作战”,数据印证其效能:2022年以来,累计促成583个科研团队与439家企业精准对接,22项技术找到产业化出口。更深层次的变革在于机制创新——区科委科协以党建为纽带,整合分散资源,编织起“挖掘—培育—赋能—落地”的全链条服务生态。
从点亮“一带一路”矿山的超导芯片,到党建沙龙促成的企业“联姻”,嘉定“科创魔方”揭示了一条硬道理:成果转化非“硬对接”,贵在“软融合”。当党建平台化身创新“路由器”,链接科学家的专注与企业家的敏锐,知识的星火便能在产业链上燎原——这正是嘉定从科学卫星城迈向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的核心“通关密码”。
沉淀:科技基因滋养创新生态
嘉定新城的科技基因,深植于11家科研院所与地方政府共同播下的种子。在“党建引领、深度融合”的滋养下,这颗种子以“1+5+N”科技党建网络为根系(即:建强“1”个科技党建“中央厨房”;依托“5”个重点街镇党建服务中心形成“区域中台”与“超级节点”;织密“N”个科技党建“前线哨点”),茁壮成长为独特的创新生态圈。在菊园新区社区党建服务中心的科学启蒙课上,孩子们通过静电实验、桥梁力学探索触摸科技的温度——这正是科技基因从实验室走向街巷的生动写照。
科创专委会成员单位依托共建共享机制,将分散的资源高效串联:区妇联“我嘉女生爱科学”项目引女科学家进校园;团区委“爱心暑托班”为“科二代”提供看护服务,累计惠及2500人次;区卫健委为高层次人才开辟医疗绿色通道……这些服务如同“毛细血管”,化解创新人才的后顾之忧。当国家重点实验室向公众敞开大门,《邓稼先百年诞辰生平事迹展》引发青少年共鸣,科技基因完成了最珍贵的沉淀——精神传承。中学生“把名字藏进沙漠的勇气”的感悟与“科二代”们“要来这里工作”的童言,悄然完成着科学报国精神的代际接力。这种沉淀,不仅见于论文数据,更融入城市肌理,化作校园里的科普讲座与科学游戏。
科技基因的终极生命力,在于其与城市生活的深度互动。医疗绿色通道、人才政策是“硬支撑”,科学家参与社区活动则是“软连接”。当科创专委会的“旗帜”在嘉定新城上空飘扬,当院地双方在一次次“双向奔赴”中持续释放化学反应,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的新芽已在丰沃土壤中萌发,党建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下阶段,嘉定新城“融合型党建”科创建设专委会将持续深化党建引领,突出融合共建,以“红蓝晖映”之势推动院地互动提质增效,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人才优势源源不断转化为区域创新动能,为建设嘉定现代化新型城市贡献更大力量。

编辑: 张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