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是察民情、聚民意、汇民智的重要抓手,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今天(7月24日),嘉定区七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二十九次会议,会上首次就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回头看”情况听取区政府专项工作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11名人大代表围绕建议办理工作后续落实情况问进展、问成效,10个部门、街镇负责人到会回应代表关切问题,6名人大常委会委员进行评议。这场“问答评”之间的正面“碰撞”,叩响了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监督强音,彰显了共答民生之题的责任担当。
全面梳理、精准把脉:深度调研夯实询问基础
为保证专题询问问得精准、问中要害,上半年,区人大常委会对本届以来区政府办理的356件代表建议及答复情况进行了全面梳理,重点了解“留作参考”类、“计划解决”类建议后续办理及目前落实情况;依托“两个联系”工作机制,通过实地走访、召开部分代表座谈会等形式听取代表对建议办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发挥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站等联系人民群众平台作用,广泛听取有关街镇以及市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筛选出人民群众普遍关心、代表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21件;多次召开沟通会,对了解掌握的情况和收集到的建议认真研究、精心梳理,最终形成6个方面的15个问题。
直击要害、回应关切:专题询问彰显监督实效
“根据市‘一江一河’生态建设规划,苏州河外环外区段主要实现生态保育和休闲游憩功能。2024年初,江桥镇代表团提出关于北虹桥地区吴淞江沿岸景观建设项目的建议。目前来看,沿岸生态廊道仍有多处断点,并未彻底贯通,区域生态景观成片连通未能实现。请问在打造高品质滨江界面和滨江活力景观带方面有哪些计划?”区人大代表、江桥镇人大主席许红兵率先发问,拉开了本场专题询问的序幕。
区绿容局主动应询:“一江一河”重点工程苏河源体育公园项目正在建设中,计划今年年底建成;在苏河源体育公园北侧,本区第三座“环上公园”申纪港公园已于今年5月进场施工;同时,已研究滨水漫步空间与林下穿行双系统以及与长宁区外环绿道衔接贯通事项。
“请问针对贯通事项,有没有具体的时间点和路线图?”面对代表的追问,区绿容局予以回应:S20抬升工程期间,将加强与长宁区的沟通协调,形成贯通方案,待S20抬升工程竣工后,尽快实施。
区人大代表金惠玉就本区老年人助医陪诊服务方面的建议办理进展情况进行了提问。区民政局表示,嘉定区尽管不属于本市老年人助医陪诊服务的第一批试点区,但已经主动开始这方面工作的探索。目前,已拟定助医陪诊服务的工作方案,决定在全区公办养老机构、长者照护之家先行试点,待形成比较成熟稳定的助医陪诊工作流程、工作标准等基本制度框架后,再全面推行。对政府的主动作为、积极探索,金惠玉表示满意。
围绕区人大代表强晓红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建议办理相关问题,区农业农村委承诺,将切实发挥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联席会议主导作用,推动各成员单位主动跨前,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撑,为农村集体经济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不断提升农村集体经济自主发展能力。
专题询问整整持续了两个多小时。代表既问教育资源布局、文旅融合发展等涉及长远规划的“大事”,也问雨污混排治理、物业管理等人民群众关注的“身边事”,提出了希望和时限、问出了责任和压力,应询单位逐一回应了代表关切,答出了担当和决心。
聚焦重点、把握关键:三方合力推动提质增效
区人大常委会委员王国忠在评议时表示,应询单位回答态度坦诚、回应举措可行,体现了对代表建议的重视和民有所呼、政有所应的担当。希望在今后的办理工作中把代表对办理结果的满意度作为衡量的标尺,进一步明确办理责任,强化办理举措,注重收集和吸纳市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将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融入到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全过程各环节。
专题询问始于“问”,决不应止于“答”;代表建议工作要充分体现“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量”。下阶段,区人大常委会将做实本次专题询问“后半篇文章”,在“代表提、政府办、人大督”三个环节持续用力、形成合力,促进代表建议办理从“答复型”向“落实型”转变,由解决“一件事”向推动解决“一类事”拓展,更好发挥代表建议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增进民生福祉的作用,为嘉定现代化新型城市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撰稿:黄湘钰
编辑:袁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