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示范区,自今年4月起,嘉定区以“代言我嘉 文明共声”为主题,用好公园、商圈、乡村、文化空间等特色开放场景,围绕“城市精神的厚度”“红色血脉的热度”“服务群众的温度”“传统文化的深度”“先进典型的亮度”和“文明素养的高度”六大维度,广泛开展“城市文明开放麦”活动。
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市民们纷纷走上舞台,讲述在城市文明建设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真实的故事和质朴的语言诠释文明的内涵,彰显嘉定城市的文明魅力与精神力量。即日起,区委宣传部推出专题栏目,带领大家共同聆听“城市文明发言人”的精彩分享。
今天,就来听听朱丹为我们讲述
浦阿婆与“逸敏楼”的故事
朱丹:浦阿婆与“逸敏楼”的故事
外冈镇
当老龄化浪潮席卷全球,当空心化阴影笼罩乡村,我们反复叩问:暮年的价值何在?乡土的温度何寻?作为葛隆村逸敏楼的志愿者,我在浦逸敏阿婆身上找到了答案。
26年前,72岁的浦阿婆与老伙伴们掏出积蓄,用“众筹”方式买下小楼的使用权,取名“慈舟养老院”。灶台前熬煮的热粥、病榻边把脉的双手、院落里回荡的笑声……她用医者的专业与家人的温情,为大家撑起一片遮风挡雨的屋檐。
岁月流逝,当曾经热闹的养老院只剩浦阿婆一人独守,面对市值五百万的小楼,她做出惊人决定:无偿捐赠!“这栋楼属于所有需要它的人。”老人的淡然背后,是当年受惠老人相互搀扶着在捐赠书上签名的郑重。那些颤抖的笔迹里,藏着对“聚沙成塔”的信念认同,更延续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朴素信仰。
如今,焕然一新的逸敏楼变身“我嘉·邻里中心”,服务周边群众。各类公益资源在这里汇聚,各类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村民的心拉得更近。这个曾用皱纹记录岁月的老人,教会我们:真正的财富,是留在人间永不熄灭的善意火种。
“ 房子会旧,人会老,但人心里的光永远年轻!”浦逸敏阿婆用半生坚守诠释:乡村振兴不止于高楼崛起,更在于邻里守望的精神传承。当她的故事在逸敏楼的灯火中流淌,我们终于懂得:至善无龄,至献无形,那些田间地头的平凡身影,正是照亮时代的文明星光。
张子悦
中共嘉定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