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镇街道:破壁发力“圈圈”融合,打造“全龄友好”服务的最强阵地

来源:上海嘉定 日期:2025年8月8日 13:45:26 文字 【 】【增加行距】【缩小行距】【加粗】【高亮】【还原 浏览:

“融合型服务”体系建设是我区深化“三个融合”治理服务格局建设的关键一环,也是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城市治理共同体的重要举措。近期,区社会工作部联合嘉融媒推出“融合在行动”专栏,全面展现“融合型服务”的新作为、新成效,让多样资源在家门口集聚,让多元服务更可感可及。

第七期

今年年初,随着丽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我嘉·邻里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嘉定镇街道圆满完成“十四五”规划中5个邻里中心建设、实现“15分钟社区综合服务圈”全域覆盖的目标要求。为进一步将邻里中心打造成“三个融合”的为民服务主阵地、资源下沉承载地、治理创新实践地,嘉定镇街道紧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通过挖掘自身特色、破除部门壁垒,在“功能布局优化”“优势资源整合”与“专业便民服务”上持续发力,推动构建集“党群类、政务类、民生类、便民类、数智类”五类服务为一体的社区服务综合体,积极打造共享“生活圈”、贴心“服务圈”和治理“朋友圈”圈圈融合的便民服务最强阵地。

功能布局再优化 

建设宜居共享的便民“生活圈”

聚焦需求导向,完善“全方位”功能配置。嘉定镇街道充分整合15个职能部门优势服务资源,在“我嘉·邻里中心”集成了“党群服务、政务办理、医疗养生、为老服务、亲子互动、我嘉餐厅、文化活动”等涵盖生活各方面的服务功能。从去年开始,邻里中心还设置了“小哥能量站”小微站点,配备新兴领域服务包,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手机充电、冰箱冷藏、喝水休憩等服务。

立足点位优势,嵌入“全年龄”特色功能。因地制宜完善不同“我嘉·邻里中心”的布局与功能,推动全年龄服务板块全覆盖。例如,花园弄社区“我嘉·邻里中心”设置科创空间、记忆嘉苑等功能室,为青少年提供科技体验、为老年人提供认知症筛查等服务;桃园社区“我嘉·邻里中心”联合“青年起航”睦邻点的亲子策划团队,为青年群体打造“不用花钱的桌椅”的活动空间,开展“桃小宝”“治嘉有方”等特色项目。

强化科技赋能,激发“全流程”运营活力。在邻里中心中引入“一网通办”智慧终端、“一网统管”片区分中心等功能,持续创新“一网优服”线上服务内容,打造居民家门口的“三网融合”服务综合体,例如根据老人用餐难的反馈建议,探索推出助老餐服务线上一键办理业务,助力社区老人跨越数字鸿沟。梅园社区“我嘉·邻里中心”重点打造智能生活体验馆,用智能化数字场景展现未来生活,让社区居民享受网络时代带来的精彩生活。

社会资源再整合 

打造优质全面的贴心“服务圈”

统筹条线资源,建立健全街镇服务菜单。嘉定镇街道积极整合辖区单位、职能科室、机构组织等资源,梳理居民的需求清单和街道的项目清单、服务清单,初步建立“政治引领”“练祁教育”“群众文化”“为民服务”四大服务板块为特色的街道级“我嘉·邻里中心”服务菜单,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居民实际需求,升级打造五大板块组成的“吾爱吾邻”专项服务项目,形成需求调查、服务项目征集遴选、纳入服务菜单的工作机制。

融汇辖区资源,拓展延伸特色服务项目。从已建成“我嘉·邻里中心”周边各有特色的生活性服务业资源着手,尝试低价有偿服务与免费无偿服务相结合,为居民引入便民惠民的优质服务项目。例如,桃园邻里中心引入了“范忆琳体育俱乐部”、花园弄邻里中心入驻了汉未央、梅园邻里中心与街舞社合作开课,将不同生活服务圈的资源融会贯通,真正满足居民多元化需求。

引入专业资源,逐步提高公益服务品质。积极整合利用社会资源,推动一批服务性、公益性和互助性的专业机构、社会组织和达人团队成为邻里中心的“亲邻合伙人”,补齐中心专业服务短板。例如,花园弄社区“我嘉·邻里中心”聚焦老人康养需求、青少年活动需求、居民精神文化需求等,为中心引入约20家专业机构,将专业的经营理念、优质资源带到邻里中心,做细做实各项服务。

治理载体再创新 

形成共治共议的温情“朋友圈”

夯实自治力量,发挥睦邻先锋作用。发挥达人多、能人多、骨干多的“人”的资源优势,将“我嘉·邻里中心”成为培育、整合多方治理力量的枢纽中心。推动“睦邻点”和自治项目的骨干力量成为“我嘉·邻里中心”各类服务项目的负责人、积极参与者,让“我嘉·邻里中心”用起来、转起来、活起来的同时,让邻里中心成为居民日常参与社区治理的重要窗口。截至7月底,街道层面“邻里热心人”共新增26名、累计已达70余名、整合人才库达百余人。

联动多元力量,搭建多维议事平台。以“议事会”“共创工作坊”等形式吸纳不同人群共同参与到治理中,加速推动治理议题落实落地。今年,桃园社区“我嘉·邻里中心”不断扩大议事主体范围,在儿童议事项目“桃小宝”的基础上,新增巾帼议事、党员议事、睦邻骨干议事等多元主体参与的议事活动;开展“桃最治理汇”我嘉治理大家谈系列活动,活动的参与群体从社区居民、社工破圈辐射向辖区内的共建单位。经过商议,居民们不仅合力设计出邻里中心公共空间使用公约、中心宣传册等内容,还推出“邻里奇妙夜”亲子跳蚤市场、“桃最亲子定向赛”竞技等大家喜闻乐见的活动。

吸纳新兴力量,营造全民共治氛围。去年开始,嘉定镇街道定期在邻里中心开展“小哥圆桌派”议事会、“小个专”群体“微座谈”等议事活动,邀请新兴领域群体代表分享目前遇到的困难和需求,共商共解治理难点、堵点。在快递小哥的建议下,“小哥能量站”等一系列服务设施、便携式服务包入驻邻里中心。周边商铺店主在议事活动上提出希望开展更多技能培训和政策咨询服务,邻里中心立即协调资源举办科普集市,并邀请专业老师开展技能指导培训课程、共建单位提供专业心理咨询服务,根据需要延长中心内部童梦社、影音室等空间的开放时间。此外,桃园社区“我嘉·邻里中心”打造邻嘉“新”期“伍”等新兴领域主体的主理项目,将24小时便民自助超市改造为“邻嘉新期伍”党群服务阵地,推动新兴领域群体驻地轮值,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便民服务。

 从“单点服务破题”到“全域生态构建”,从“基础功能叠加”到“精准需求响应”,这些拔节生长的邻里空间,既是非遗传承的“活力枢纽”,也是民生议题落地的“实景课堂”,当居民们慢慢从“服务接受者”转变为“治理合伙人”,一个个邻里中心正串联起老城焕新的温暖音符,演奏出传统与现代不断交织、人文与烟火相互交融的生命脉动。

PrPNVuFO_DTHN.jpg


褚嘉蓉

上海嘉定社会工作


分享到: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