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嘉定区娄塘古镇小东街东首,矗立着一座庄严肃穆的文物建筑——娄塘纪念坊。它不仅见证着1932年日军侵华的暴行,更铭记着海外侨胞千里驰援、重建家园的赤子之心。
娄塘纪念坊建于1932年秋,为四柱三门的传统牌坊样式,采用钢筋混凝土立柱和石质额枋,坊高6.1米、宽8.5米,是由李馥荪、张公权、朱吟江、胡筠庄、黄炎培、朱恺俦等沪上知名人士发起筹款建造,为纪念新加坡、马来西亚侨胞组织捐资重建娄塘小东街民居而建。2000年11月被公布为嘉定区文物保护单位。
纪念坊上镌刻的字样,至今仍清晰可见。正中间字牌阳刻沈恩孚题额“娄塘纪念坊”,背面阴刻杨卫玉撰、潘昌豫书的短文,记述建造纪念坊的缘由。中柱两面分别刻“新加坡中华总商会筹振中国难民委员会”“柔佛华侨公所筹振中国难民会”“吧生为善剧社筹振祖国难民委员会”“中华民国二十有一年捐资建复市容”等捐建组织名称和牌坊建立时间。
嘉定地方史、文保专家金蓉介绍,1932年1月28日,侵华日军进攻上海,淞沪抗战爆发。嘉定是“一•二八”抗战的主战场之一。
“1932年3月3日,大雨滂沱,日军尾随国民革命军至娄塘小东街,发生激烈交战。因敌我力量悬殊,娄塘沦陷,日军纵火焚烧,近七十户民居毁于一旦。1932年5月5日,中日签订《淞沪停战协定》,日军于5月9日撤离嘉定。居民才陆续回归,但已无栖身之所。战后,新加坡、马来西亚侨胞组织筹振祖国难民会,捐巨款重建娄塘小东街民居,从而使流离失所的乡民有了安身之所。这座纪念坊正是那段历史的见证。”金蓉表示。
娄塘纪念坊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民族团结的丰碑。日前,一场以“铭记抗战历史,传承爱国精神”为主题的纪念活动在此举行,参观者敬献鲜花,默哀致敬。
“纪念坊上的每一个字,都是历史的记忆点,既见证了日军的暴行,也凝聚了侨胞的赤子之心。它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团结的力量是守护家国坚实的底气。”参观者陈先生表示。
岁月流转,
娄塘纪念坊依然巍然矗立。
它提醒人们勿忘国耻、珍爱和平,
也让那份跨越时空的家国情怀,
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作者:杨育杰、赵晨
编辑: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