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日凌晨时分,从机场回“嘉”的路上,龚花还沉浸在北京的124个日日夜夜中,就好像做了一场梦,短暂而美好。
龚花是嘉定革命烈士陵园的一名年轻讲解员,4个多月前,她的工作轨迹被一条来自北京的“消息”改变了——她从全市100多名讲解员中脱颖而出,成为“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的一名讲解员,和来自全国7个省市的66名讲解员一起奔赴北京。
事实上,对于龚花来说,短暂进京工作喜忧参半。为了参选,嘉定革命烈士陵园组成了强大的“后援团”,为她聘请了专业老师进行业务指导,陪她一起练习。在录取消息传来的那一刻,领导和同事们比龚花还要兴奋。“这个荣誉是属于集体的。”龚花说。但这一去就是几个月,新婚也就算了,还要第一次与疼爱自己的爷爷奶奶分开那么久。
讲解员要过的第一关是“记忆关”。和大馆的专业人士在一起,龚花感到了差距。一个礼拜之内,要背诵1万多字的讲解词,而且没有展板的辅助,全靠死记硬背。“我本来以为,这样的要求很难做到,没想到其他讲解员都做到了。”为了赶上大家的进度,每天凌晨五点多、半夜十二点都能在走廊里听到龚花背词的声音。“讲解词必须做到一字不差,举个例子吧,‘2016年’和‘2016年以来’绝对不能背错。”龚花说,展览的讲解词改了好多个版本,自己也记不清到底背了多少字、多少版。培训一个月后,正式上岗前2天,龚花被分到特色体验展区,但此时她刚刚拿到展区的讲解词,虽然心里压力很大,但训练功底养成后,背词已经完全难不倒她了。
除了背词,讲解员还要过“悟性关”。一名优秀的讲解员,同时也是一名“演员”,能够带领参观者沉浸在展览“剧情”之中。龚花所在的展区介绍的是前沿科技,比如智能家电、VR等。体会过后,她觉得要在讲解时多一份气势,以此展现中国梦的盛世景象。所以每一次讲到最后一句“不忘初心、砥砺奋进”时,她都充满了激情,甚至喊到喉咙嘶哑。有时,参观者说:“我觉得你是最好的讲解员”,瞬间能“治愈”她所有的艰辛付出。
与一般展览不同,此次展览意义重大,“大局关”不能少。从踏入首都的那一刻起,讲解团队就进入了军事化管理:每天6:30出操、排队走去展馆、排队回宿舍,没有双休日,也没有节假日,要服从组织的一切安排。龚花的手机里,一直珍藏着与中央政治局常委韩正的合影。“虽然有些遗憾,没能为中央领导讲解,但最后能在门口合影,心里还是暖暖的。”当她把照片发给爷爷看时,爷爷骄傲地竖起了大拇指。
即使接待了那么多的国家领导人、世界政要,龚花还是觉得来参观的普通人让她印象深刻。有一次,她接待了一个盲人团队,尽管使出浑身解数,但她知道,还是无法让他们获得正常人的感受。“我觉得很遗憾,但这些盲人的脸上始终洋溢着笑容,对生活充满了信心。”还有一次,一位老爷爷在展馆埋头画画,出于好奇,龚花就问:“大爷,你在干嘛呀?”“我在画北斗,回去给我的孙女看看。”这些普通人对祖国的热爱,都深深打动了龚花。
接待了266万人次,3万多批次,龚花带着这些数字“回嘉”了。她在北京给爷爷奶奶买了布鞋,她说:“也让他们珍藏我的这段经历,感受祖国的繁荣昌盛。”
来源:《嘉定报》 记者 顾娴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