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嘉定人物 >> 正文

史正芳:永远的中医情结

日期:2018年3月16日 08:00:00 文字 【 】【增加行距】【缩小行距】【加粗】【高亮】【还原 浏览:

    那根植于传统文化土壤的中医,在日新月异的现代医学发展面前,也会有着无从适应的日渐式微。但是,“虽不能亮丽转身前行,我却依然耕耘。”一生执着于岐黄之道,如今已是悬车之年的史正芳还是给出了这样的回答。

c0d2ee9bd6314bc99d03e38911eded50.JPG

自2006年从安亭医院内科主任岗位退休后,史正芳一如既往耕耘在中医之路上。只是服务的“舞台”从医院变到了社区服务站,用他在糖尿病、痛风、代谢综合征等疾病诊治方面的不凡造诣,服务着一方百姓。

说起与社区服务站的结缘,也是一次“无奈”。那一年,胃癌术后刚结束半年化疗的史正芳听说,安亭新镇刚成立的颂苑小区,由于小区距安亭医院较远,加上区域位置较偏,有时连出租车都“一车难觅”,到安亭医院看一次病,就要换乘两条线路的公交车,居民们普遍感叹看病“难”。并得知安亭社区卫生中心将在小区附近设立医疗服务站点的消息,此时,退休返聘的史正芳自告奋勇“报了名”。听说史正芳要到社区服务站“上岗”坐诊,附近的居民“笑不动”了。因为,以前到安亭医院找史正芳看病,得挂专家门诊,更需排长长的队。“现在不但能方便地在家门口看史医生的门诊,而且还能省下一笔挂号费和诊疗费,这样的好事,对于我们小区居民,特别是老人来讲,何尝不是一种大大的幸福啊!”作为史医生的忠实粉丝,居民孙老伯,说出的不仅是他的心声,也道出了居民的共同心声。

虽然是退休返聘,但一名医生的职责却没有一点打折。在服务站,史正芳为前来诊治的每个糖尿病患者都建立了一份“档案”,从不离身的记事本上密密麻麻的都是患者的姓名和联系电话。“史医生经常会打电话来问问我的病情……”、“经常会问问药按时、按量吃了没有……”。说起史正芳的热心,居民们有着说不完的话。“史医生,我今天觉得有点头晕,胰岛素要不要减量?”……同样,类似的咨询也让史正芳的电话铃声不断。

凭着长期的临床耕耘积淀,在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痛风病及消化疾病等多种疾病治疗上,特别是在糖尿病治疗方面,史正芳采用中西医结合,力主活血化瘀是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关键所在,并辅之以益气健脾补肾等方法,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同时采用降糖、降脂、降压、降尿酸、降体重,以及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及血糖的波动,综合管理、防治糖尿病。并致力于社区、医院联合防治,个体化、精细化防治糖尿病。在他的努力下,小区里,患糖尿病多年,今年96岁的孙老伯,因糖尿病引发的神经病变,抽了十多年筋的情况明显缓解了;患痛风加糖尿病多年,今年81岁的杨阿婆,因糖尿病引发的下肢静脉曲张溃疡,差点截肢的右脚被保住了。

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史正芳始终以辨病和辩证相结合为主要途径,毕其一生所学,从没停止过中西医理论的研究与探索,尤其重视名老中医的经验及现代医学的中医药研究成果,既借鉴别人的经验,更重视自身的探索,取中西医各家之长,取舍融合,有所创新,因此独到的诊治疗效,在安亭以及周边地区有着很高的知名度。

尽管史正芳“退居二线”,守在社区看病,但忙碌不比以前少,而且,热心的他还常常是“无事找事”。看到不少人虽然在服务站看病是方便了,但有些药还是要到中心去配,特别是那些腿脚不便的老人,还是要费点周折。于是,他就对他的病人说:你们把处方和卡放在我这里,我来帮你们取药。“我伲对史医生绝对信任。”也正是居民的信任,从此,史正芳就多了一个“义务配药”的任务。

据居民张老伯透露,史医生退休后,有多家医院请他“出山”,听说有一家外地医院甚至将工资开到了500元一天,但史医生没有答应。“退休后还能发挥余热,用传统的岐黄之术为居民造福,多好啊!”史正芳的回答尽管简单,但那一份永远的中医情结,却是那么的灼热。

来源:安亭医院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