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嘉定人物 >> 正文

嘉定广播电视台为视障人员说电影团队:天使的奉献

日期:2018年5月10日 15:09:00 文字 【 】【增加行距】【缩小行距】【加粗】【高亮】【还原 浏览:

    在嘉定,有一个广播电视主持人的团队,他们大都是年轻人,电视荧屏上可以看他们青春潇洒的身影,广播节目中能够听到他们天使般动听的声音。好奇的观众和听众也许会想:“他们的心灵是否也与他们的音容笑貌一样美好?”

f15354572ab545a0b069515d8aa5f1a7.jpg

我与他们同属一个系统,我们曾在一起合作过不少节目,与他们接触较多,其中有不少还是我的忘年交,我自然知道他们光鲜亮丽背后的艰辛和付出,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做好节目,他们的工作与休息没有清晰的界限,常处于焦虑中,主持人其实是个累人与烦人的活,

而他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是否也有担当和奉献?这也许是了解他们心灵的重要途径。事有凑巧,2016年4月,嘉定区残联要我为嘉定广播电视台为视障人员说电影团队写一篇报告文学,让我更多地知道了他们工作和生活中另一面。

 一

视障人群指盲人和极度弱视者,他们是一个不幸的弱势群体,他们没有光明,有的整天生活在黑暗中,有的只有极其微弱的视力,这对他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他们全凭听觉感知世界,但也练就了他们十分灵敏的听觉。

主持人和视障人士原本是没有交集的职业,然而,他们是怎样与视障人士建立关系的?一切因缘,开始于3年前的那个美好的春天。

2013年4月,嘉定区广播电视台策划举办了“寻找身边好心人”大型新闻活动,持续报道市民身边好心人的感人事迹。其中的“圆梦行动”板块,邀请了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晚期癌症患者、视力障碍人士和残障儿童等一些社会弱势群体参加,请他们在现场说出自己的愿望,现场有能力的各界人士就与他们结对,满足他们的愿望。其中的一名视障人士代表在镜头前大声说出了自己的愿望:“我们想‘看’一场电影!”。

嘉定广播电视台积极应对视障人士的诉求,作为区内的主流媒体,嘉定广播电视台不仅能够在宣传报道中为这些弱势群体奔走呼吁,同时,也应有能力,为他们做一些事情。于是,在广电台团支部的牵头下,为视障人员送上特殊的视听盛宴想法被提上了日程。团支部会议上,你一言,我一语,大家讨论得十分热烈。一直以来,“看电影”对于视障人士是一种奢望,但是如果打破视觉障碍,主持人为视障人士说电影,在电影与视障人士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视障人员欣赏电影就不再有障碍。一个创意诞生了:成立“为视障人员说电影团队”,这个想法立即受到广播电视台领导的热情支持。“为视障员人说电影”的想法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台内多位播音员、主持人的积极响应,大家纷纷表达了对参与这项公益事业的支持与热情,所有人都表示:哪怕工作再忙、再累,也愿意腾出时间,为视障人士送去一点力所能及的帮助。在大家的踊跃支持下,一支由11位播音员、主持人组成的志愿讲解队伍迅速成立了。并确定每月的最后一个周五下午,在嘉定电影院举行。



其实,早在5年前,“无障碍电影”已经在沪上产生,并开始艰难地推广,它的发起人是蒋鸿源老师。当蒋鸿源知道嘉定成立了为盲人说电影团后,十分高兴,马上就对这个新生事物给予莫大的帮助,从影片选择到剧本出炉,他都一步步亲自指导。蒋鸿源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曾是一名电影工作者。因为视网膜脱落,左眼失明,右眼视力跌至0.02。如今,年过七旬的蒋鸿源白发稀疏,视力微弱,走路要循着光亮方敢迈步,写字要把鼻尖紧贴稿纸。2009年初,蒋鸿源制作的第一部无障碍电影《非诚勿扰》诞生,接下来《走出西柏坡》、《让子弹飞》等一系列无障碍电影陆续诞生,受到了视障朋友的热烈欢迎,这使视障朋友也可以走进影院,像普通观众一样,看完一部电影。迄今为止,已制作了100余部无障碍电影,编写了约200万字的解说词。

2013年2月,志愿者崔美兰开始尝试第一部故事影片《八月迷情》的讲解。为了能够达到观众满意的效果,她在网络上搜寻电影的样片,利用双休日和下班后的时间,熟悉影片与剧本讲解台词,在熟悉剧本后,再边看影片边慢慢讲解。保持同步解说对讲解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有时顾了剧本顾不了影片,很难做到同步与统一。经过多次的练习与调整,崔美兰最终掌握了讲解的技巧和要领。

2月底,春寒料峭,人们陪同视障人士,早早来到了嘉定影剧院。当崔美兰由志愿者组织者、区文广局团委书记朱匀先陪同,怀着忐忑的心情走进影剧院时。“观众们”兴高采烈的样子和满心的期待,让崔美兰感到十分欣慰,又顿感压力倍增。电影开场的一瞬间,一盏小台灯、一本厚厚的剧本、一支麦克风、一张小方桌。除了银幕和小台灯有点亮光,整个剧场一片漆黑,这让坐在话筒前从来不紧张的小崔开始有些怯场了。电影一幕一幕地开始了,当小崔用语言传递出电影中每一个情节和场景的时候,仿佛在用自己的眼睛和讲解带领这些视障人士真实地走进了电影的世界。当现场的听众因她的解说而发出一声声会心的笑声和赞叹时,我们知道他们看电影的愿望实现了。

2个小时,上万字的剧本,小崔在聚精会神的讲解中,影片不知不觉结束了。当影厅灯光亮起,小崔回头望向观众席,看到的是每一位“观”影者都心满意足,在他们意犹未尽地离开电影院时,“值得”两个字,成了她最大的感受。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此后,志愿者们将各种类型的电影带给嘉定的视障人士们。在志愿服务中,志愿者们所展示出来的敬业与奉献精神,得到了视障朋友们的好评。每个志愿者都在忙碌的工作中抽出时间,提前精心准备讲解稿,力争让盲人朋友们能更好感受到电影的内容。

5e1034d4d14e4d8ba49c0861746c1542.jpg

《爸爸去哪儿》大电影,讲述5个萌娃和明星老爸在丛林中一起冒险的故事。志愿者袁博通过事先改写好的剧本,对照现场上映的电影内容为在场的盲人朋友详细讲解电影情节,生动、形象地将电影的画面呈现在盲人听众耳边。给盲人讲电影需要的不仅仅是同步转述电影,而是在瞬间就能够使用贴切的语言,生动地把图画给传递出来,让观众在脑海中能够确确实实地感受电影中的一切。电影放映结束后,盲人朋友紧握主持人双手,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为视障朋友讲电影,有时也会遇上始所未料的事,这让志愿者需要具备临场应变的能力。志愿者刘娅清楚地记得2013年3月30日下午,她第一次为视障朋友讲解电影。由于配送方的大意,把译制片错送成打有中文字幕的英文原版片,视障朋友根本就听不懂,为了不让视障朋友失望,剧院急中生智,临时更换了一部国产故事片《北京遇上西雅图》,但剧院方又觉得提心吊胆,生怕砸场。小刘事先没有看过这部电影,对剧情一无所知,更没有时间做准备工作。但她却表现出了很高专业的素养,处惊不变,全程脱稿讲解,而且讲得十分流畅,剧场中的视障朋友丝毫没有觉察,小刘仍然成功地完成了当天的讲解任务。

刘娅对每一次讲解都作认真的准备,她终是早早来到现场进行声音调试,讲稿的再复习。让视障朋友记忆犹新的如故事片《从哪儿来,到哪儿去》,讲述的是一个沉默寡言的老人和一个机灵搞怪的小男孩意外互换灵魂之后,共同踏上寻亲之旅,一路经历欢笑与泪水,最终蜕变成长的温馨故事。小刘通过细腻的声线、饱满的感情,将影片的内容完整地传递给在坐的视障人士。影片全场超过90分钟,40多页的讲解稿让小刘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专业的素养和无私的志愿服务精神得到了在场残疾人士的好评,让他们度过了一个轻松愉快的下午。

5088e208cbf84e6f95c4a2a118be51fe.jpg

表现南非总统曼德拉一生的人物传记影片《纳尔逊·曼德拉》,放映时间长达两个半小时,由志愿者田蜜讲解。小田的预习“功课”做得认真周到,着眼于细节上的推敲。对曼德拉的青年时代,小田突出其年轻气盛,血气方刚的性格塑造,以短句为主。随着曼德拉价值观的确立,讲述语气过渡到平实、沉稳,来诠释他的坚毅、智慧。小田把这部不易出彩的人物传记片讲得声情并茂,受到视障朋友的好评。

志愿者卢意阳光活力,但做事十分认真。他反映快,语速快,所以较多承担警匪、枪战、武侠片的讲解,由于这些片子的节奏比较其他电影更快,一不小心往往会“脱节”,这就增加了讲解的难度,为了紧扣情节,小卢在前期下大功夫,每部片子都要反复看几遍,让剧情娴熟于心。为节省在现场翻书的时间,他把要讲解的文字输入平板电脑,带到剧场,把电影讲解得准确无误,丝丝入扣,得到了视障朋友的好评。

   俞慧、朱宏是志愿者中的大姐,她们发挥自己的特长,用上海本地方言为大家进行了讲解,使在座的一些本地的、上了年纪的视障朋友倍感亲切。俞慧每次去剧场都要精心化妆,她说;“尽管晓得视障人员眼睛看不清我,我仍然要化妆,这是对他们的尊重。”嘉定影剧院车位紧张,自驾车往往要停到很远的地方,有一次俞慧在车停好后,奔到剧场时紧张得上气不接下气,为了确保电影的准时放映,俞慧改乘公交车,提前赶到剧场。

  每一个志愿者背后都有无私的奉献,每一个志愿者都藏着一串动人的故事……我的笔不能触及志愿者团队的全部,难免挂一漏万。

 四

随着嘉定广播电视台为视障人员说电影的影响逐步扩大,更多的视障人员有了欣赏电影艺术的需求。2014年,马陆美亚影城也开办了放映无障碍电影的公益项目,仍然由嘉定广播电视台志愿者承担讲解,志愿者的队伍也在随之扩大到了14名。

在每次现场讲解结束后,志愿者还会根据需求,录制其他影片的讲解词,合成在光盘中,发放到社区,给那些行动不便的视障人士同样带去“观影”的机会。

对志愿者们来说,一部电影往往要放映一个半到两个小时的时间,每一个志愿者都需要不停歇地讲解电影内容,无数次地抬头看银幕,低头看讲稿,一场电影讲完往往口干舌燥,消耗非常大。每次放映其间,影剧院都会向志愿者提供一瓶矿泉水,供志愿者在讲电影的饮用,然而,由于高度的紧张和亢奋,往往志愿者连喝一口水的时间也没有,电影结束时,矿泉水原封不动。

然而,当志愿者们发现原来这里还有一片意想不到世界,他们用自己的语言为视障朋友推开了一扇通往光明的窗。在电影放映结束后,视障朋友会自动聚集到志愿者周围互动交流,场面热烈温馨,他们知道每一个志愿者的姓名,平时非常关注志愿者主持的节目。此情此景,让志愿者升腾起发自内心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志愿服务一种长久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对于播音员、主持人的志愿者来说,能够利用自身的一技之长,代替视障人士观察世界、了解生活的乐趣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让他们能够享受到和普通人一样的看电影的乐趣,愿意继续坚持做得更好,成为他们心灵影院的守护者。

    在讲解实践中,每一位志愿者根据各自的经验和特点,形成了自己的风格。90到120分钟的讲解对于观影者来说也许是短暂的、是意犹未尽的,但是对于永远坐在大屏幕第一排、连续讲述2个小时的志愿者来说,就不仅是一种考验、更是一种坚持。

2013年底,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就通过了《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将“在有条件的影剧院开设无障碍电影专场,举办无障碍电影日活动”写入法规,如今随着无障碍电影这项公益活动的开展,在志愿者们的共同努力下,视障朋友的精神文化生活大大丰富了。这个项目在2013年,荣获“嘉定十佳优秀青年公益项目”;2015年10月15日,正值“国际盲人日”,上海广播大厦举行了“国际盲人节暨上海市无障碍电影日”的活动,嘉定区广播电视台又荣获了“无障碍电影工作最佳组织奖”。活动期间,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汉民也对志愿者们的热心付出给予高度评价,他说:“你们的工作,让上海的残疾人切实获得了法律带给他们的福祉,也让我们这些立法者看到了一部好的法规扶持百姓的重要和结果。广播和电视台的播音主持人,热心公益的活动,给上海市的城市形象增添了光彩,我们有理由相信,无障碍电影这一公共服务事业,将会越做越好”

e9dd34fefaac4eff9a001f711bf9926c.jpg

如今,为视障人员说电影项目的服务对象已覆盖全嘉定,截止2016年4月,全区已开展活动38场次,惠及对象超过3350人次,信心满满的志愿者们表示,他们一定会长期坚持服务下去。这个团队的热心组织者是区文广局前后两任团委书记朱匀先、金晓易,而他们本身就是个志愿者。让我们记住这个志愿者团队,记住他们的姓名:崔美兰、刘娅、田蜜、付庆杰、俞慧、朱宏、朱匀先、江珊、金晓易、童生辉、卢意、袁博、韩辉。

来源:陶继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