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嘉定人物 >> 正文

在农村社会治理中闯出新路

日期:2018年10月16日 15:22:00 文字 【 】【增加行距】【缩小行距】【加粗】【高亮】【还原 浏览:

北管村位于嘉定区嘉定新城(马陆镇)的东南部,2015年夏天,时任上海市委书记韩正一次不打招呼的到访,让这个默默无闻的村庄名噪一时。暗访当天,一场大雨刚过,村里居然没有一处积水点,这个细节得到韩正书记的褒奖,由此引发了对基层社会治理好经验的关注。

成绩的背后,都离不开一个名字——北管村的当家人沈彪。三十多年间,他不仅带领全村摘下了“穷帽子”,更在社会治理中闯出一条新路来。而北管村的发展变化,也成为嘉定的基层党建、村级经济以及农村社会治理演变历程最具代表性的缩影。


 人物档案

7f03797cf10c4fcb868b9d2b91085f27.jpg

沈彪,1986年起担任马陆镇北管村党总支书记,三十多年的时间里,他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勤奋工作,促进了村级经济快速发展,还在创新社会治理方面探索出许多成功经验。近年来,北管村先后被评为“市农村五好党支部”“市卫生村”“市绿化先进集体”“区文明单位”“区标兵村”等。沈彪也因此荣获“市劳动模范”“市先进村民委员会主任”“区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誉为“三不怕”村支书,并当选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笨办法”带领全村摘帽

绿树成荫,房屋整洁,道路干净,健身场所、文娱中心、医疗设施一应俱全,进入北管村,仅从硬件配备就可以看出这个村庄的富足。

上世纪八十年代,位置偏僻的北管村还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烂河泥底板”穷村:不仅交通落后,距离县里的交通干道远,出村道路都是窄小的“烂泥路”,而且村里也没有像样的经济和技术人才,导致没有企业愿意在这里建厂生产。当时,北管村利用闲置房屋开办了一家西装厂,就是因为缺乏专业人才造成经营不善,反而背了20多万元的负债。这样落后的经济条件,也让全村陷入了“越穷越得不到资金,越缺乏资金越无力发展经济”的恶性循环,沈彪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走马上任。

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全国上下百业待兴。年轻气盛的沈彪意识到,要摘掉全村的“穷”帽子,出路就在做强集体经济,如何招揽人才是关键。于是,沈彪和村干部想出了一个“笨办法”——翻阅村里的户籍信息,将所有在外发展得不错的“北管籍”村民及其亲属名单列出来,建了一份“备忘录”,沈彪和村干部们挨家挨户拜访,请他们为家乡脱贫献计出力。通过这种方式,村里首先请到了上海电器技术研究所的工程师管允文,在他的帮助下,1987年,北管村建起了村办企业“上海华通电器厂”,第一年就赚得七、八万元,到1999年利润已经达到100万元。接下去的两三年内,北管村又开办了“上海灯头厂”、“上海奥斯衬衫厂”、“上海精德五金厂”等6家村办企业,这些村企不但给北管村打下了较好的经济基础,也解决了五六百位村民的就业问题,在嘉定轰动一时。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这无疑给沈彪和村干部们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他们意识到,村办企业无论在规模还是产品质量上都难以和大、中型企业抗衡,必须积极招商,发展外向型经济。为此,沈彪和村干部们时常坐拖拉机、公交车到市中心区,利用各种关系同市贸促会、外资办联系,了解招商信息,学习周边地区经验,在全区首创了村级工业园区的模式,建设了500亩“蕰藻浜工业园区”。到2004年,入驻企业已经达到40多家;2017年,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2080万元,村可支配收入约2400万元。

建立四个中心,解决三大难题

1996年到2002年,是北管村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大批企业进来,大量外来人口也随之涌入,社会管理问题成为北管村面临的新挑战。

此时的沈彪心里明白,拼命招商办厂脱贫的时代已经过去,作为全村的当家人,工作重心应该转移到社会管理上来了。

沈彪和村干部们展开过多次讨论,逐渐明确了思路:经济发展同社会管理不矛盾。社会管理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保障,扎实的经济基础,能够成为社会治理的基础;而社会管理对提升服务能力大有帮助,反而会促进村级经济的转型健康发展,改变目前入驻企业中存在的产能落后、隐患重重的问题。统一思想后,北管村把怎么样切实做到“守好土、看好房、管好人、服好务”,作为眼前最重要的课题来抓,解决了如何建立服务阵地、提升服务能力和激发群众力量三个难题,探索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双丰收的新路子、好路子。

2002年起,沈彪带领村干部建起了4个“中心”。其中,文化活动中心有门球、舞蹈、戏曲等服务,尽可能为村民提供更多文化服务内容,充实精神文化生活;会议培训中心每月开展村干部、组长、党员、新村民之间的思想交流,就村级实务、百姓大小事进行双向互动;物业保障中心以水电维修、生活保障为主,由卫生专管员牵头,将村集体资产、百姓个人财产维护好;社区服务管理中心发挥前沿监控、新村民服务、联勤联动的安防功能,依靠24小时监控、实时对讲,3到5分钟解决“牛皮癣”问题,夯实问题“即发现、即处置”的基础。

除四个“中心”外,近年来北管村又结合社会治理实际需求,设立了村级联勤中心,并安装了100多个监控探头,在联勤中心内,要看哪里都可以“现场直播”。北管村还独创了“三三三”工作机制,在联勤“三级”梯队基础上,创建“三级”响应模式,划定“三分钟”响应圈,群众是“眼线”,村民组长管好“责任田”,联勤队员24小时轮流巡逻。

北管村还制定了不少有“温度”的公约。比如针对村里葡萄种植户,专门辟出市口较好的区域,每天缴纳10元管理费就可设摊,在自留地种点小菜售卖的村民甚至不用花钱,就能在菜场里做买卖;推出无证餐饮备案纳管制度,对暂时办不出经营许可证但符合餐饮业要求的商户,先“瘦身”再“塑身”,先签约,加强日常管理,再补齐证照。还有,农村出租屋外来人员人去房空是常有的事,但是有顾虑的房东不敢直接破门进去,对这种情况,北管村规定,3个月后仍找不到人,而且长期拖欠房租的,联勤队员、村民组长、房东同时在场,打开房门清点物品、列出清单,房东就可租给他人。

此外,北管村还推进农村私房出租纳管,实现房屋租赁事务平台化运作,可实时掌握实有人口信息数据,建立了人口管理的长效机制。

 用党建带动村建

用党建带动村建,是沈彪在社会治理中总结出的一条实实在在的经验。

北管村党总支目前共有党员141名,下辖5个党支部,其中“两新”党组织2个。党员思想觉悟低,村里工作就搞不好。北管村在抓党建中,把树立以民为先的服务理念作为“支撑点”,通过抓好“一班人”,推动党员“一层人”,带动村域“一群人”,维系村域的常态平安和谐。比如,村党总支把党员志愿者编入村街道保洁、治安巡逻、矛盾调解等志愿者服务队伍中,鼓励具有家电维修、水电维护等特长的新村民积极参与村级志愿服务,形成以党组织为核心、百姓共建共享的大服务格局。

在加强党建引领、提升为民服务水平上,北管村主要采取“四听五问”的方式:“四听”指的是“深入群众进门听、积极求教向上听、敞开大门向外听、广开言路向内听”;“五问”指的是“问作风改进的不足、问困难群众的诉求、问为民服务的举措、问能力提高的差距、问谋求发展的良策”。

近年来,北管村党总支通过党员议事点、党代表接待日、“走组入户”、”两代表”进社区等工作平台,把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提出的建议摆上党总支议事日程和重大决策会上,并坚持“事前沟通、事中监督、事后评价”,进一步保障群众的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三不怕”精神有担当

无论是建起村办企业脱贫、招商引资还是社会管理,北管村的探索都是想在前、走得快。

2004年,嘉定不少农村在社会治理方面还处在请人打扫卫生的“初级阶段”时,北管村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因此已经在卫生、租房、治安巡逻等问题上,探索建立了相关制度,这为如今的工作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

善于学习和思考,也是北管村的活力所在。从同区的太平村、联西村,到上海其他区县的七宝老街、青春村等,再到周边的太仓地区、华西村等,沈彪和党员干部们都去实地考察。“我经常留意电视里、报纸上的信息,看到有好的做法、新的做法就记下来。”沈彪说,这个习惯自己已经坚持了多年。

在北管村,不少村民对沈彪的评价是“闲不住”。一有空,他就喜欢在村里转悠,发现问题就要求相关干部马上处置。负责全村卫生工作的吴顺朴说:“我早上7点半就上班,到村里各处看看,但沈书记常常比我还要早,而且总能发现需要改进的地方。”

“村里事情那么多,就怕哪个环节出岔子,怎么敢放松?”在沈彪的带领下,北管村推进社会治理工作始终坚持定时、定人、定责。他以严以律己的工作作风,找准、扭住工作关键点。有村干部统计过,有一年村里举办的培训会竟达96场,培训对象包括村民组长、卫生人员、经营户、企业主等。沈彪说:“这些会议可不是走过场,培训的同时,还给大家敲敲木鱼,时刻紧绷一根弦。”

“事情不怕难,就怕自己感到烦;事情不怕杂,就怕每天不去抓;事情不怕多,就怕自己常常躲。”这是沈彪常对村里的党员干部们说的“三不怕”精神。不可否认的是,正是这“三不怕精神”和守土尽责的担当意识,让北管村破解了一个个社会治理难题,也为嘉定的社会治理提供了规范和样本。


 相关链接

北管村创新社会治理案例

在创新社会治理方面,北管村率先进行了封闭式管理的新探索。这个封闭式管理,简单来说就是在村组的唯一出入口装上电子闸门,安排人员、车辆出入都要经过刷卡或是检查工序,同时在村组设立工作站及站长负责监督。北管村大量的流动人口曾经给村子的管理和治安方面带来过安全隐患,封闭式管理则是村子里针对自己的实情探索出的一种管理模式。

在新村民大量导入的初期,乱设摊、乱倒垃圾渣土、治安矛盾等问题比较突出。对于这个情况,北管村建立起村级联防队,逐步摸索出一套保洁、安防的奖惩制度,让村级管理升级成为“技防+人防”的联勤、卫生体系。

在服务能力的提升方面,北管村一直在想方设法打造高素质的村组长队伍。选举产生了专职村组长。作为村组第一责任人,他们要为每户办理房屋租赁手续,提供群众双向保障;要定期巡逻,收卫生费,掌握人口动态;要做好邻里调解、帮办婚丧喜事等工作,树立群众威信。

来源:北管村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