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70余年,他经历了大小手术20000余场,创造了中国医学界乃至世界医学肝胆外科领域的无数个第一。
如今,96岁高龄的他仍在手术台上施展仁心仁术。他说:“我的时间不多了,攻克肝癌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必须争分夺秒。”他就是中国医学史上的传奇人物——吴孟超。而随着他和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来到嘉定,“健康嘉定”构筑起了新的版图。
人物档案
1922年8月出生于福建省闽清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主持建立了肝胆外科疾病治疗及研究专科中心,先后获国家、军队和上海市科技进步奖24项,出版《腹部外科手术学图谱》《肝脏外科学》等医学专著19部,发表论文220余篇。2005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1年5月,中国将17606号小行星命名为“吴孟超星”;2012年2月3日,当选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
34岁确定毕生奋斗方向
“再过30年,也不见得会出现第二个吴孟超。”在医学领域,不少人如此评价吴孟超。谁又能想到,今天的“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原来只是个割胶的穷小子呢。
1922年,吴孟超出生在福建闽清,5岁时,他随母亲到马来西亚,投奔闯南洋的父亲。童年,他和全家人一起在割胶园里割橡胶,生活艰辛。
1939年,吴孟超初中毕业,决定回国读书,参加抗日。与几个华侨同学结伴回国后,他本想奔赴延安,但去往延安之路受阻,他和几位同学决定留在昆明。当时的昆明聚集了迁来的众多高校。吴孟超进入同济附中读高中,毕业后考取了同济大学医学院。
1949年,吴孟超从同济大学毕业,因为成绩优异,他被留校任用。留校的学生被分配到各附属医院工作,吴孟超被分到了小儿科。这让一心想做外科医生的吴孟超大为失望,他放弃了留校任用的机会。此时,他获悉华东军区人民医学院(第二军医大学的前身)正在筹建。吴孟超决定前去应聘。主考官是当时的外科主任郑宝琦,吴孟超的热情打动了郑宝琦。于是不久,他就成为华东军区人民医学院附属长海医院外科的一名住院医师。
1956年,被誉为“中国外科之父”的裘法祖来长海医院做兼职教授,裘法祖在长海医院期间,吴孟超总是紧随其左右,仔细揣摩“裘氏刀法”的精髓。一次,吴孟超给病人做胃切除手术,裘法祖见他动作娴熟,干净麻利,速度上已经超过了自己,不由得对他大加称赞。他对吴孟超说:“普外是个古老的专业,胸外科是从这里分出去的。现在中国的肝脏外科还是一片空白,偏偏中国又是肝脏疾病的高发地区,如果你有决心的话,今后可朝这个方向发展。”深思熟虑后,吴孟超确定了毕生奋斗的方向。
勇闯肝脏手术禁区
肝癌被称为“癌中之王”,死亡率仅次于肺癌,居世界第二位。1956年的一次学术会议上,一个日本人狂妄地说:“在肝脏外科方面,你们中国的差距还远着呢,要达到我这个水平,起码二三十年!”吴孟超听了十分生气,他暗下决心:非要赶上他们不可!
当时,全世界每年新增肝癌病人约60多万,中国的肝癌患者占全世界的40%,每年约有10万人死于肝癌。但是肝脏手术始终因为出血量大、患者容易死亡而处于探索阶段,肝癌的防治研究也处于空白状态。
从学习肝脏外科的基本理论起步,吴孟超与同事一起翻译了当时刚出版的专著《肝脏外科入门》,迈出了进军肝胆外科的第一步。1958年,吴孟超又与同事组成三人小组,历经数月的辛苦努力,成功使用赛璐珞材料灌注出中国第一具结构完整的肝脏血管模型。
“当时国内的整个外科手术水平都不高,肝胆外科手术的水平更落后一点。”吴孟超说。肝脏血管密集,当时肝脏手术最大的危险就是大出血,解决不了出血问题,就无法在肝脏手术中取得突破。经过丰富的临床试验,吴孟超发明了常温状态下的“间歇性肝门血流阻断切肝法”,用止血带扎住为肝脏供血的肝动脉和门静脉,再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打开止血带保证肝脏的供血。这一方法在此后被一直沿用,并在20世纪80年代达到了100%的成功率,直到目前,这都是肝脏手术中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改革开放前,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医学交流很少,在丰富的实践中,吴孟超默默地创造了世界奇迹。1979年,中国参加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第28届国际外科学术会议,这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医学界在世界舞台上的首次亮相。由于一直没有与国外交流,担心国外专家提出刁钻的问题,吴孟超演讲时,同行一直陪在旁边,随时准备支援。“当时只有两个外国专家讲肝外科的论文,两人加在一起一共做了18例肝癌手术,结果我一个人就做了181例,当时全场都震惊了。”吴孟超说。
东方肝胆新院花落嘉定
1978年,吴孟超在长海医院申请成立了全国第一个肝胆外科,慕名而来求医的东南亚华侨和外宾非常多。1993年,肝胆外科升格为长海医院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成为长海医院的“院中院”。1996年,肝胆外科从长海医院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正式列编为第二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2009年开始,上海启动了郊区新建三级医院项目即“5+3+1”工程,在此框架下,瑞金、中山、华山、仁济、长征等上海名牌医院分别到郊区开办新医院,近距离向当地居民输出服务,推进上海医疗服务的均衡化。
2010年前后,通过政府部门组织协调,第二军医大学先后与浦东新区、杨浦区和嘉定区签署合作协议,并确立了以校本部和长海医院为主体,以长征医院东进浦东曹陆、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西迁嘉定安亭的“一体两翼”发展战略。
从杨浦区五角场迁至嘉定区安亭镇,意味着“市区”医院将扎根于“郊区”,这让很多人不解。然而吴孟超却有自己长远的想法:一方面,加强军民融合、主动服务上海的战略决策,应是人民军医为区县和周边群众提供优质服务的正确选择;另一方面,治疗癌症等非常见病的医院并非一定要在市中心区,安亭离虹桥枢纽较近且周边高速路网发达,可直接服务全上海,辐射效应将达到长三角甚至全国。同时,上海国际汽车城经过多年耕耘,无论在人才集聚还是社会公共服务等领域都比较国际化,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2010年12月,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安亭新院开工建设。新院开业当天,90多岁的吴孟超亲自坐诊为患者服务。2016年1月8日,94岁的吴孟超带领助手在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安亭新院,成功为一外地患者切除直径约15厘米的右肝巨大肿瘤,新院的外科手术从此启动。
在业内人士看来,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的西迁,是上海郊区医疗资源的一次供给侧改革,促进了医疗资源的有效配置,让市民看病就医更加便捷。
如同上海大众之于汽车嘉定,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的落地也对健康嘉定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让以汽车产业为支柱的安亭,看到了打造健康医疗产业的可能性。
随着吴孟超的到来,一批优秀医生为嘉定市民带来了优质医疗服务,而另一批医疗领域的高端人才则在安亭播下又一个“健康梦”。在吴孟超的支持下,细胞治疗专家钱其军带领团队成立的上海细胞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细胞治疗研究院、白泽医学检验所等,成为安亭健康医疗产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今年7月出台的“上海健康服务业50条”显示:嘉定精准医疗与健康服务集聚区,将成为上海“5+X”健康服务业园区布局中的五大园区之一。根据规划,未来在打造健康医疗产业方面,安亭将瞄准精准医疗为长远发展方向,以细胞科技和肿瘤治疗为主要特色,建设上海安亭健康医疗综合示范园、上海安亭国际精准医学园和上海安亭国际医疗产业园,并在此基础上建设若干健康医疗服务业特色成长点。此外,将着力构建协同创新转化平台、医疗产业孵化平台、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和医学人工智能研发平台,实现医疗研究机构和医院之间人才培养、项目研发和临床试验的无缝衔接。
相关链接
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安亭新院,是国内先进的研究型三级甲等现代化综合性医院,在保持原有特色学科的基础上,建设了内科等支撑学科,并发展了其他外科和专科,目前肝移植已成为该院常规治疗方法之一。医院汇聚了来自长海医院、长征医院等医疗机构的近30名学科领军人物。拥有上海首台第五代射波刀系统等国际一线品牌大型检查检验设备,30间手术室全部为空气净化手术室,是国内一次性建成手术室最多的单体建筑。
与医院毗邻的国家肝癌科学中心,以安亭新院为依托,围绕降低我国肝癌发病率、病死率的目标,精准聚焦肝癌研究领域的重大科技关键问题,开展肝炎、肝硬化向肝癌发展的预警与预防等转化医学研究,并为肝胆肿瘤的精准治疗提供支持,成为国内转化医学和精准治疗新高地。
来源:《嘉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