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嘉定人物 >> 正文

八斤情书传递半世纪的浪漫

日期:2019年5月20日 13:50:29 文字 【 】【增加行距】【缩小行距】【加粗】【高亮】【还原 浏览:

90岁的陈才宣和83岁的陆彩英从未想过,在年过耄耋之际还会成为“网红”。去年年底,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上海家庭文化展”的展览上,两人重达8斤的情书被展出,引发了众多网友的赞叹和羡慕。971封,97万字,在长达15年的笔墨传情里,他们用书信诠释着相扶相持的爱与浪漫。网友感叹:时代变化,这份坚守愈显可贵。

陈才宣是四川人,两次入朝抗美,回国时已是30多岁的大龄青年。1963年,陈才宣任职于解放军第12军34师,在热心战友的介绍下,他认识了在野战医院当护士的陆彩英。第一次见面,只有不到10分钟的时间,但却让两人情定终生。回到部队,陆彩英很快就收到了他的第一封情书:“陆彩英同志,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和您见面……本着一个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所应有的品质和道德来慎重地对待个人问题。”在这封求爱信里,陈才宣还郑重地附上了自己的照片。

由于两人所在的部队相隔几十里路,鸿雁传书成为唯一寄托,最多的时候,陆彩英一天收到陈才宣5封信。“彩英同志,我认为再也没有必要等待更多时间了,只要你不拒绝,我真诚地爱你,把你当作最亲密的人!”“才宣,你那里生活艰苦,一定要特别当心身体!”经过了一年多时间的书信传情,1964年国庆节,仅仅见过两次面的他们在陆彩英父母工作地杭州领了结婚证,然后各回部队。两人每年只有一次探亲的机会,见面的次数屈指可数,书信依旧是两人感情交流的唯一方式。

婚后,陆彩英独自挑起养育子女的重担。十年浩劫,邮政系统几近瘫痪,有一年多的时间,两人完全失联,陈才宣甚至不知道妻子已经生下了第二个孩子。当两人重新恢复通信,陈才宣第一次收到小儿子的照片时,他泪流满面,不敢想象妻子是如何熬过这段岁月的。后来,女儿陈奇志告诉他,每次母亲快撑不下去的时候,就拿出信反复看,一边看一边流泪。

从部队转业后,陆彩英只身一人带着两个孩子来到安亭,生活又给她设置了一道坎。远离亲人,也脱离了部队大家庭,陆彩英一边上班一边带孩子,时常会感到孤立无援。陈才宣远在他乡,只能将挂念倾注在书信里:“你们上班时间改了,去得晚,回来也晚,不知晚饭问题、洗澡问题怎么解决?”“你太辛苦了!坚持一下吧!”陈才宣为自己帮不上忙感到遗憾,只能一遍遍写信安慰妻子。

1978年,49岁的陈才宣转业,终于和妻子团聚,结束了长达15年的通信史。经历了多地辗转和搬家,这些书信都被两人各自珍藏着,直到前些年,两人整理旧物时,才发现彼此的心意。

331e385a7f4544fd85f060be7dbb98cf.jpg

如今,走过半个多世纪婚姻生活,他们住进了一家养老公寓,两人无论做什么,都是互相陪伴。不少同住敬老院的“邻居”十分羡慕他们的感情,也有一些年轻人常常询问保持感情的秘诀。而对他俩来说,“八斤情书”只是人生的一个片段,秉承一颗互敬、互爱之心,保持着互信、互勉、互慰的家风,才是爱情最好的“保鲜剂”。

来源:《嘉定报》 记者 王安琪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