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嘉定,有这样一位法官,他平易近人,踏实淳朴,忠诚对待司法事业,正确行使审判权力,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深刻内涵。他就是嘉定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副庭长——江爱国。
穿上一身法院制服,戴上法徽,江爱国就被赋予了法官这个职业的责任与担当。二十多年来,他扎根一线,积累了丰富的民事审判经验。
今年3月初,江爱国承办了一起物业服务合同纠纷案:陆某和郑某母子俩的名下有三套房子,分别从2005年、2012年开始拖欠物业费,于是三家物业一起将母子二人告上法庭。被告表示,不缴纳物业费的原因是对物业的服务质量、管理行为不满意,双方在诉前调解时都情绪激烈。
在江爱国看来,这起民事案件最终还是要让双方打开心结,让业主和物业今后尽可能地和谐相处。为了更准确地掌握案情、进行调解,他和书记员一次次来到原、被告所在的小区及物业公司进行实地调查,督促物业公司通过整改提升服务水平。江爱国平易近人的工作态度和踏实淳朴的工作作风使双方当事人愿意坐下来,倾听他的调解意见。“因为物业公司和业主毕竟会经常碰面,所以他在协调时既从法律角度解释,也从人情角度跟他们分析。”物业公司代理律师施寅初说。最终,双方接受了江爱国给出的调解方案,达成了和解协议,被告一次性缴纳了大部分的物业费用,原告也主动撤诉。
江爱国(左一)
用真诚换理解,正是这样踏踏实实地办好每一起案件,使江爱国一次次得到当事人的认可。除了物业纠纷外,婚姻家庭矛盾也是他接触较多的案子。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些在外人看来鸡毛蒜皮的小事,对每个当事人来讲却都是大事,有时甚至会改变他们一生。有的当事人容易钻牛角尖,致使小事变成大事,而化干戈为玉帛的秘诀,在江爱国看来,就是将情、理、法结合在一起。
今年1月,一对亲兄弟因为翻建老屋的份额问题发生矛盾,原本和睦的兄弟二人反目成仇,最终弟弟将亲哥哥诉至法院。江爱国了解到这一案情后,分别联系双方掌握了各方诉求和态度,同时在掌握了他们农村宅基地登记和建房申请等相关情况后,组织双方进行调解。调解中,江爱国发现哥哥法律意识较为淡薄,于是,他特别针对哥哥对于老宅宅基地使用权分割方面存在的错误认识,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解释和疏导,最终,哥哥同意给予弟弟建房份额,弟弟也同意撤诉,双方冰释前嫌。
2016年至2018年8月,江爱国共审结各类民事案件445.8件,其中以调解、撤诉方式结案403.5件,调撤率达90.51%,平均审理天数21.95天,办案数在嘉定区人民法院名列前茅。“他做事非常用心,会通过电话等各种方式跟当事人交流,所以他的调撤率非常高。”嘉定区人民法院立案庭法官助理夏晓明说。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江爱国不断丰富自身的法学理论知识。在审判工作之余,他实时关注法律法规新动向,积极利用专业法官会议、法庭论坛等平台,与同事探讨分析遇到的疑难法律问题,认真总结审判经验、加强审判调研,不断提升自己的审判技能和水平。对于自己在审判领域、调解方面积累的经验也及时撰写案例、总结心得,与大家一起探讨,取长补短。
突出的能力,出色的业绩,优异的表现,为江爱国赢得了一致称赞与肯定。多年来,他共获各类荣誉30余项,先后被评为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全国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进个人、上海法院个人一等功、上海法院“邹碧华式的好法官、好干部”、上海法院“优秀法官”等。
嘉定区融媒体中心记者:张怡、黄佳星,通讯员:高唯成,编辑:王丽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