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于1350年创作的纸本水墨画,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近日,徐行镇和桥村村民张旦秋用8块竹刻作品拼成了一幅完整的《富春山居图》。
这幅由8块竹刻作品拼成的《富春山居图》总长约2米。仔细看,画作中的山水、人物、树木,甚至树上的枝叶,都被细细雕琢出来。竹刻上数十行字,要借助放大镜才能看清楚,足见雕刻的难度。
整件作品主体运用了留青的雕刻手法,为了尽量使线条一气呵成,张旦秋每次下刀前都要打上许多遍腹稿,常常一刻就是一天,对74岁的他来说是精力和体力的双重考验。
张旦秋说,刚开始自己并未想把整幅《富春山居图》都刻下来,第一幅山居图的竹刻作品,是20多年前为了参加迎接香港回归的文艺展览而创作,后来又雕刻了几段山居图的画面,才慢慢有了这个想法。当时张旦秋还未退休,退休后身体又不好,作品的创作就进入了漫长的“拉锯战”,直到今年才完成最后一段画面。
对于这件作品,张旦秋也略有遗憾:由于整件作品创作时间跨度长达20多年,选料并非出自同一根竹子,因此竹片的颜色存在色差。而黄公望"长披麻皴"的笔法,也很难用刀法完全复刻出来。
张旦秋18岁开始自学竹刻,家里摆放着不少竹刻作品。接下来,他准备继续补齐另一套未完成的竹刻作品——《金陵十三钗》。
作者: 通讯员闵慧翀
编辑: 倪丹丹